人生一世,不可能事事遂心順意,就如羊祜的那句話:人生不如意事,十之**。如果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了抱負和志氣,那這個人就永遠不可能會有了不起的成就。
荀貞以此自礪,暗暗提醒自己,心道:“黃巾以來,這些年我雖然受過些挫折,可比起孟德今日所受之難,比起玄德將來所受之困,卻是無法相比的啊,也許有一天,我也會遇到這樣的挫折和危難,但卻絕不可動搖心志,當以孟德、玄德為楷模,磨難愈大,志氣應愈奮。”
曹操從酸棗去揚州、丹陽募兵有幾條路可走,其中一條會路過廣陵。
荀貞寫了封信給留守廣陵的袁綏、姚昇、陳褒等人,叫他們好好接待曹操,傾力相助。
荀貞這是一番好意,只是,他的這番好意卻沒有被用上。
曹操離了酸棗,先回了一趟譙縣的家中,問他父親和族中要了一大筆錢出來,他從弟曹洪家巨富,也從家里拿了很多錢出來給曹操,并把原先留在家里看守門戶的家兵也都悉數帶上,合計千余,加上曹操本部剩存的人馬,總共幾千人,然后才開向丹陽而去。
由譙縣東南下,穿沛國而過,到了沛國的北界,面前是一條大河,此即淮水,如再往前走,渡河而南,是揚州的九江郡,如沿著淮水向東,則是徐州的下邳國,過了下邳就是廣陵,再從廣陵南下,可直接到達揚州的丹陽郡。
在淮水北岸,跟著曹操一起來募兵的夏侯惇說道:“荀廣陵與君交善,我等不如沿水東去,先去廣陵,再下丹陽。”
曹操卻是不肯,他立在水邊的高地上,按著腰劍,俯瞰淮水浪卷,又舉望對岸山川,復又向東看去,遠眺徐州地界,說道:“我與貞之共出兵擊董,貞之連勝,而我大敗,此已恥也,我怎好意思再去他的地界,受他郡臣的款待?”
夏侯惇說道:“勝敗兵家常事,君雖,荀侯,人杰也,定不可能會因此而小看於君,君素性寬,今卻怎反計較起此這等小事來?”
“貞之先前寫信與我,稱天下英雄氣,我獨占五斗。我計較的不是貞之會否小看我,我計較的是我讓貞之失望了,又怎還再有臉面去厚顏受他臣下的接待?且待我等募過兵馬,返程回時,再過廣陵,與貞之的郡臣相見吧。”
曹操雖是敗而不餒,志氣愈奮,可將到荀貞的地界,想起荀貞那句夸他獨占天下五斗英雄氣的話來,再看看自家這敗軍之身,卻是自覺臉熱,不好意思再去打擾荀貞留在廣陵郡的那些文武臣下,他的這種心態與肚量無關,強要言之,大約更和自尊有關。
聽他這般說,夏侯惇等遂不復言。
過了淮水,進到了揚州的九江郡。
揚州的州治歷陽便在此郡之中,在此郡的最東邊,和丹陽郡接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