戲志才說道:“要么是欲合兩關之力,分西、南兩路,共擊我潁川;要么是欲分道進擊,以轘轅關之董軍東向擊我潁川,以伊闕關之董軍南下擊魯陽袁公路;要么是欲以轘轅關之董軍牽制我部,而以伊闕關之董軍進擊魯陽。”
荀攸、荀彧點頭稱是,皆道:“志才所言/正是。”
荀貞問那來稟報之人,說道:“轘轅關出的兵馬是步是騎?”
“步騎皆有,以騎為主。”
“伊闕關呢?”
“也是如此。”
“以騎為主,這就是以奔襲為目的了,……傳我軍令,命文謙立刻帶兵西進,入駐陽城、輪氏縣外,以備轘轅關的董軍來犯;再令陳午牢守郡南父城,以防胡軫部偷襲。”
來稟報軍情的這個軍官接令,待荀貞寫好軍令,即出帳外,遣人分去給樂進、陳午傳令。
戲志才琢磨了會兒,對荀貞說道:“君侯,我以為董卓這次分道出兵,其意應不是在我潁川。”
“噢?”
“義軍諸將軍家眷、族人在京者多矣,而董卓之前卻只殺了袁家在京者五十余口,這分明是‘嚴懲罪首’之意,殺了袁家五十余口后,他旋即又於今時分道出兵,依我看啊,他此次出兵之目的應也是‘嚴懲罪首’,其意應在袁公路,……那轘轅關的三千步騎,想來應只不過是為了牽制我部,使我不敢出援魯陽的罷了。”
荀攸說道:“志才說得有道理。只是,我軍剛連敗了胡軫數陣,斬獲董兵數千,卻也不能排除董卓有報復我軍之意。”
荀彧說道:“轘轅關三千步騎,伊闕關胡軫部五千步騎,合計八千,如是為我潁川而來,這一仗不可輕視啊。阿兄,當下之要緊是不管董卓意在何地,我軍先嚴防守備為上。”
戲志才、荀攸俱道:“正是。”
荀貞也頷首贊同,他把在帳外值戍的典韋叫進來,吩咐說道:“遣人去請孫侯來,就說我有要事相商。”
典韋應諾,出帳派人去請孫堅。
孔伷走了,孫堅已是潁川郡內唯一的長吏,但討董在前,他卻很少住在郡府,常在軍營。得了荀貞的邀請,他很快從自家軍中來到荀貞軍里。
從長沙出來時,孫堅兵馬不少,可與荀貞一樣,卻是甲械不足,缺了不少,來到潁川后,先后從孔伷那里弄來了不少兵械,又弄來了不少糧食,最后還又吞并了孔伷五千兵馬,加上之前和荀貞出兵、共擊董卓時,又是連勝幾場,他如今的精氣神都很高,大闊步來入荀貞帳中,人未入帳,笑聲已經先入,只聞得他笑問道:“貞之,叫我來作甚?”
待他來到帳內,荀貞先請他落座,然后把軍報轉述給他。
孫堅真是一員猛將,聽得董卓可能分兵兩路、共擊潁川,他不驚反喜,大喜說道:“正說上回進擊,打得太不過癮,董賊此回自送上門,實是最好不過!”
“轘轅關離潁川郡一步之遙,因事態緊急,適才我沒來得及與卿商議,已遣了文謙先帶郡兵去陽城、輪氏縣外駐守,以防董軍來襲,卿以為可否?”
孫堅現在的心思多在討董上,對潁川郡的郡事不太關心,只就眼下來說,卻是并不介意荀貞插手潁川郡務,又知樂進是荀貞的爪牙,所以對荀貞調“潁川郡兵”西進屯駐之舉,他也沒有太過在意,沒覺得荀貞這是在越庖代廚,答道:“董軍如出轘轅,快則半日可至陽城、輪氏,遲則亦至多一天,先遣樂校尉帶兵馳往,以防不測,正是應該。”
“現下還搞不清楚董卓到底是想干什么,不知他是欲來擊我,還是欲南下擊袁公路,文臺……,卿以為我等當下該如何應對,才是上策?”
“以我看來,不管他董卓意欲何為,當下之上策,莫過於你我分兵,卿屯駐陽翟,以防胡軫部擊我郡南,而我則自帶本部,西至陽城、輪氏,與樂校尉合兵,共擊出了轘轅關的那三千董軍步騎。如此,無論董卓是不是來攻我潁川的,進退戰守則都已在我手中矣。”
孫堅的這個提議看似有點粗暴,可細想之,卻不失為是一條“好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