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底下的仗雖會難打了,然每思及天子顛沛,為董賊所挾,我就不能自安,常懷戚憤,滅此賊獠,扶助漢室,光復漢家天威,為百姓解倒懸,此我之愿也。”
荀貞拍案而起,慨然說道:“此亦我之愿也!”
二袁兵敗,諸人都看出了底下的討董之戰將會因之而變得更加難打,可是同時,卻又沒有一個人退縮,又都認為便是仗難打,也要接著打下去。三言兩語,諸人就議定了此事。
等孫堅來到帳中,——孫堅本就是個堅定的主戰派,更是對此沒用異議,於是,荀貞便和他又細細地商議了一番底下的軍事安排和部署。
董卓連勝了二袁,接下來可能會暫時息兵,但只從他擊敗二袁用的皆是“聲東擊西”之計就可看出他用兵狡詐,因此也不能排除他會再來奔襲潁川,所以荀貞、孫堅決定,從當前到之后的一段時間里,潁川整體以防御為主,兼顧練兵,同時繼續探察董軍的士氣、戰備。
就在荀貞、孫堅做出了這個決定后不久,又有董卓的使者從洛陽來了。
這回來的不是朝臣,而是董卓的親信文士。
他一見到荀貞就大拜行禮,口中說道:“恭喜君侯、賀喜君侯。”
“何喜之有?”
“小人此來潁川,是特地來向君侯提親的。”
“提親?”
“正是。”
“你為誰人來向我提親?”
“相國幼女,年未及笄,知書達理,相國愿請配與君侯為妻。”
“董卓許配女兒”這件事,荀貞也不知道是真是假,到底有無,只隱約記得好像在演義里看到過,說是他有一個女兒,愿許配給孫堅的兒子為妻,但被孫堅拒絕了。
今見董卓遣來的這個使者不去找孫堅,卻來找自己提親,荀貞頗有啼笑皆非之感,心道:“找文臺時,是許配女兒給文臺之子,今來找我,卻是要許配給我,這是想長我一輩?”瞧著這跪拜地上的董使,看了好半晌,這才說道,“董卓是在辱我么?”
當著董使的面,荀貞題名道姓,直呼董卓姓名,很不禮貌,但這董使卻沒有因此發怒,仍是恭謹姿態,陪笑說道:“君侯這是什么話?小人敢問之,君侯此言何意?”
“董卓難道不知我早已成婚?”
“相國當然知道。”
“那難道是要我休妻?”
“相國說:君侯妻乃許縣陳家女,賢惠無雙,與君侯正是良配,自不敢使君侯休妻。”
“那他這是何意?”
“相國愿許女為君侯小妻。”
小妻就是妾了。
荀貞心道:“董卓還真舍得下本。他今為朝中‘相國’,把女兒許給我當個小妾,也虧他拉得下臉。”轉念一想,又想道,“不對,董卓的確是有個女兒,但早已嫁給了牛輔,他又哪里來個‘年未及笄’的幼女?是了,必是從他族中找了個,又或是隨便認了個,想以此來籠絡我。”
荀貞說道:“我與董卓是見過幾面的。”
那董使不知荀貞為何突出此言,應道:“是,是。”
“我有一事想問你。”
“君侯請說。”
“董卓那幼女與董卓有幾分相像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