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卻是知道袁紹的心意,心道:“本初雖是看著好像意態難決,可如他肯出兵的話,就不會在看到檄文之時勃然大怒,更不會在聽了審配之議后,又來再問我等之見。”
曹操心知,袁紹而今朝思暮想的只有冀州,要想讓他舍冀州不要,先取董卓,這是難上加難,可以是完全不可能的,遂笑道:“審君所言甚是,郭君所言也甚是。”
袁紹“噢”了一聲,問道:“那以卿看來,我該當如何啊?”
“君為盟主,不可不應;韓冀州作梗於后,卻也不可盡起大兵。”
“那是應該?”
“擇一良將,統一部偏師,臨河而望孟,伺機進戰。如此,既應了貞之、孫侯,也可保冀州無事,如有戰機,亦足戰也。”
曹操這話到袁紹的心里去了。
上次袁紹不就是這樣響應的荀貞、孫堅么?
袁紹這次當然仍想按上次那樣辦,遂撫案道:“孟德之言,老成持重。好!就按孟德所,我擇一良將,遣一偏師,南下臨河,尋機而戰!”
王匡起身離席,拜倒帳中:“匡愿南下!”
袁紹卻不肯派他去,好言道:“卿為河內太守,郡事皆賴於卿,豈可擅離郡府?”
曹操道:“我愿領本部南下,只是我部兵馬不足,或需君撥給我兩千步騎。”
袁紹也不肯派他去,曹操之前就與董卓打過仗了,雖敗猶榮,名聲增了一大截,袁紹怎可能坐視不理,所以道:“近日黑山賊復盛,正要倚仗卿力,擊平此賊,卿不可離我。”
荀貞在趙國、魏郡的時候,和黑山軍打過幾場大仗,殺了幾個黑山軍的渠首,把張飛燕逼入到了州西的群山中,收降了於毒等將,可當今亂世,百姓難活命,這黑山軍卻是殺不絕的,殺掉一茬,又來一茬,這幾個月里,又有許多活不下命的百姓投入到了張飛燕的手下,張飛燕的兵勢不但復振,甚而還勝過往日了。剛秋收后,為了搶糧,黑山軍這些頻繁出沒,攻城掠縣,袁紹因以此為借口,不放曹操出去。
王匡不讓去,曹操不肯派,袁紹心中早有人選,他道:“前次南下,是以淳於校尉為將,這次以我看來,還是由淳於校尉去罷!”
淳於瓊起身領命。
選將畢了,袁紹分出五千人馬給淳於瓊,叫他擇日南下,然后顧席中的荀諶,笑問道:“友若,你看我的這番安排如何?”
荀諶當然沒什么可的,道:“公之安排甚當,正該如此。”
他嘴上這么,心中卻想道:“當初我來投袁本初,是因重袁氏之名,后聯兵起,袁本初為海內盟主。可於今觀之,袁本初似非成事之人!”有了離袁歸郡之意。i752
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