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夜,荀貞歸到營中,召戲志才、荀攸、程嘉、郭嘉諸人議論軍事。
較之此役開戰之前,戲志才顯得頗是輕松。
他一到帳內,就笑對荀貞說道:“數日之內,太谷必下。”
程嘉等人比他先到,已經和荀貞商議了一會兒軍事了,聞得戲志才此言,程嘉遂問道:“志才此話何意?”他扳著手指,一邊計算,一邊說道,“胡軫雖敗,猶能收攏得殘兵數千,呂布、徐榮皆悍將也,今日之戰,他兩人的損失都并不大,粗略算來,至少應尚有近萬步騎,……數千加上近萬,這就是萬余步騎了,此萬余步騎多為精卒,如想徹底擊敗之,怕并不易。”
戲志才笑道:“兩軍對陣,打的不是兵力多寡。兵寡者,不一定會敗;兵眾的,不一定能勝。”
“噢?”程嘉看戲志才成竹在胸的樣子,笑問道,“如此說來,志才已有勝算了?”
戲志才笑道:“然也。”
“愿聞其詳。”
“董兵雖尚有萬余步騎,又有太谷為守,可他們最大的問題并非是兵力之多寡,而是在他們內部不和。”
胡軫、呂布、徐榮彼此不和,這事兒不是秘密,做為和胡軫等人對壘陣前的荀貞、孫堅這邊,他們對此是早就探知清楚的了。程嘉點頭說道:“胡、呂、徐不和,這的確是他們最大的弱點,但現今有君侯、孫侯這樣的強敵在側,便是他們再不和,想來應也不會在此時內斗的吧?”
“如他們仍舊是分營兩處,或無內斗,可今他們合兵一營,則必生內斗。”
“噢?”
“胡軫是董卓帳下的宿將,又是此次董軍的‘大都護’,位在呂布、徐榮之上,而他卻於今日戰中敗北,落荒而逃,反過來呂布、徐榮則損失不大,如是只有徐榮倒也罷了,想那呂布深得董卓厚用,又自恃勇武善戰,性本驕狂……。”
荀攸笑著接口說道:“一個是落敗的‘大都護’,一個是自恃勇武的驕狂‘騎督’,兩人本早就不和,而今同居一營,確是必生內患!”
郭嘉拍手笑道:“除了他兩人外,這董兵營中還有一個與君侯‘書信頻繁’的‘君侯故交’。如此三人,同處一營,他們的兵馬雖尚有萬余,確是敗象已露,不足慮也了啊!”
“君侯故交”說的自是徐榮,徐榮現在可能沒有投荀貞之念,但那只是他“沒有這個念頭”,不代表胡軫、呂布不會懷疑他。當打勝仗的時候,這個“懷疑”的念頭可能還不會出來,越是打敗仗的時候,人越是會多疑,而一旦多疑,胡軫、呂布沒準兒就會懷疑徐榮了。
胡軫、呂布本就已然不和,再又加上他倆、或者他兩人中的一個極有可能會懷疑徐榮的忠誠,這么三個人同居一營,的確是夠嗆。
對戲志才的分析,荀貞深以為然,他沉吟片刻,說道:“志才所言甚是。既然如此,咱們就把攻勢放一放,先坐觀待變,如董營果然生變,你我再進擊不遲!”
為何在這個時候不乘勝追擊,反而“把攻勢放一放”?
在座的諸人都是聰明人,不用荀貞解釋,他們也都盡然明曉荀貞之意。
就像程嘉剛才說的,胡軫等人雖然不和,可若是荀貞、孫堅迫之太急,為了自保,他們就可能會暫先把不和收起,一致對外,故而,荀貞說“把攻勢放一放”,這樣一來,外部的壓力不那么大,內部的“不和”大約就會暴露出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