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一早,荀貞、孫堅除留了數千守營兵士外,盡出步騎,分作兩路,一路亦數千人,列陣於太谷關外,以防關中的董兵出關,另一路則為主力,又分作兩部,一部由孫堅親率,擊胡軫、呂布、徐榮營之正面,一路由荀貞坐鎮,列於胡軫、呂布、徐榮營之側面,為孫堅呼應。
荀、孫數萬步騎一動,太谷關外頓煙塵卷天,囂聲振地。
胡軫、呂布、徐榮營中,在荀貞、孫堅出兵之始即已得軍報,三人已有準備。
當荀貞、孫堅出兵列陣時,徐榮建議遣一部精銳,先出營逆襲,而被胡軫拒絕。
胡軫以為:“賊兵眾,而吾兵少,不宜出迎,應當固守。”并認為,“賊兵雖眾,而如吾兵固守,吾營亦難下也。”徐榮再次請求,甚至說出“愿親帶本部三千,出營逆擊賊眾”,但仍被胡軫拒絕,他帳下有人怪言怪語,說道:“徐將軍主動請纓,欲親帶兵卒出營,也不知是真的要去逆擊荀賊,還是想要陣前倒戈?”話到這個程度,徐榮只能忍住憤怒,不再多言了。
徐榮和胡軫意見相左,徐榮兩次請戰時,呂布在邊兒上。
呂布雖是性格曠慢,但到底也是久經沙場,并生性悍勇,在敵眾我寡、我軍又是剛敗一場的這個情況下,他其實是贊同徐榮的意見的,也認為應當先發制人,以提振士氣,可因為胡軫兩度放言說“要斬一二青綬”及當眾面辱他之故,卻是一言不發。
於是,董兵龜縮營中,眼睜睜看著荀貞、孫堅排兵布陣,直到荀、孫陣勢列成。
如是荀貞先擊的話,在陣勢列成后,他可能會先遣小部隊試著攻擊一下董營,然后再大舉進攻,可孫堅卻不然,他省過了試探的環節,陣勢剛成,他就直接遣主力進擊。
不但直接就遣主力先擊,而且孫堅幾乎是直接就盡出帳下上/將,程普、韓當、祖茂、吳景、孫賁、孫河六人被孫堅一次性地全都派了出去。
六支孫兵,分作兩部。
一部由吳景、程普、祖茂組成,一部由孫賁、孫河、韓當組成。
兩部兵馬同時進攻董營,一支擊董營正門的左側,一支擊董營正門的右側。左側的由吳景先擊,右側的由孫賁先擊,戰有稍頃,左側換程普上,右側換孫河上,如此類推,左右兩部中的各三支人馬輪流上陣,卻是打起了車輪戰。而孫堅自帶千許騎卒和兩千步卒,列在董營正門的前方,一方面是督戰兩側,一方面是虎視眈眈,只等董營露出破綻,便要親上陣補刀。
遙望著董營正面一下就殺聲盈耳,荀貞顧對身邊的戲志才等人說道:“文臺真猛鷙也!”
猛鷙是個形容詞,形容人勇猛,同時也可看作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組合,“鷙”者,鷹、雕、梟之類的猛禽,猛者,兇猛,“猛鷙”者,荀貞這是在說孫堅真是一頭兇猛的鷹梟。
戲志才觀望董營應對,對荀貞說道:“胡軫,宿將也,徐榮、呂布亦皆沙場宿將,并皆勇悍,而今觀董營防御,雖然暫時勉強擋住了孫侯的進擊,而戰方片刻,卻就已顯疲軟。胡軫、呂布、徐榮三將不和,董兵的軍心果然已亂,以至調度無方,……孫侯離破營不遠了!”
程嘉不太懂兵事,聽得戲志才這么說,連忙就對荀貞說道:“君侯何不遣兵出擊?”
荀貞明白他的意思,這卻是不愿讓破董兵營的功勞獨被孫堅得去。
但是荀貞何等人也?凡有雄心壯志,又智慧明睿之人,往往是不在乎眼前一點利益得失的。既然已經說了由孫堅先擊,荀貞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去和孫堅搶這點功勞。
他笑答程嘉道:“我與孫侯自起兵出郡以來,凱歌連奏,勢如破竹,破眼前董兵此營是早晚之事,取下太谷也是必然之事。君昌啊,我所想要的不是董營,也不是太谷,你可知我想要的是什么?”
程嘉不知荀貞之意,無以答對。
郭嘉年紀輕,資歷淺,雖得荀貞愛用,但在諸文吏中的班次卻不能不靠后,他列在諸人末尾,聽到了荀貞此話,見程嘉無以對,遂朗聲答道:“君侯所欲者,必徐榮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