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榮愿為荀貞招降太谷守將。
荀貞大喜,問道:“此去招降太谷守將,將軍可需要什么?只管講來。”
徐榮說道:“什么也不需要,只要胡軫首級,榮單騎入關,必就能為君侯取下太谷。”
荀貞帳下文吏中,有人咳嗽了一聲。
荀貞何等聰明,豈會不知這咳嗽之人是何意?明顯是因聽得徐榮說要“單騎入關”,故而懷疑徐榮是不是要趁機逃跑,所以咳嗽,以提醒荀貞不要答應。荀貞卻是連看也不看這文吏一眼,當即說道:“好!就按你說的。……將軍打算何時動身入關?”
“今董軍新破,胡軫授首,我亦為君侯所得,逃走的只有呂布一人,太谷關中此時定然軍心浮動,上下畏懼,正好招降。榮愿現在就入關中去。”
荀貞即令人把胡軫的首級取來,盛入盒中,交給徐榮,親握著徐榮的手,把他送出中軍,臨別說道:“我便在關外等候將軍佳訊。”
徐榮行了一揖,提著盛裝胡軫首級的盒子,自翻身上馬,一個隨從也沒帶,馳馬而行,徑往太谷而去。
看他單騎遠去,適才咳嗽的那個文吏說道:“徐榮此去,恐難歸矣!”
荀貞不以為然,望著徐榮遠去的身影,對諸人說道:“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徐將軍乃我故人,我素知其脾性,他今既已歸我,必不反復。”
“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”,這八個字看起來是在說“既然用了一個人,就不要懷疑他”,而如深究之,“既然用了一個人,就不要懷疑他”其實只是后半句“用人不疑”四個字的意思,前邊還有四個字“疑人不用”,這說得卻乃是“如懷疑一個人,就不要用他”。
荀貞此時說出這八個字,講的自是他不懷疑徐榮,故而用他。
荀貞舉首望了望天色,正值暮深,乃又對左右說道,“由此地去太谷,往返需兩個時辰,至遲明晨,徐將軍必有信來。”
去太谷關需要一個時辰,回來需要一個時辰,加上中間勸降的時間,無論勸降成否,事情順利的話,差不多明天早上應該就能得到消息。
荀貞、孫堅的部曲一直追殺董兵到夜至,乃才陸續各歸本營。
諸將敘功,各有功勞,只是為他們所斬、所俘的董軍百石以上軍官多是胡軫、徐榮的部曲,甚少見有呂布的部下。荀貞、孫堅問其故,諸將不約而同、異口同聲地都回答說道:“并州兵腿快,董營才剛一破,呂布就率其本部當先奔逃,吾等追之不急,故而斬獲稍少。”
胡軫兩次放言要“斬一二青綬”,大庭廣眾之下也不給呂布面子,呂布早懷怨忿,是以今日一戰,從開戰起,呂布就沒出力,在前邊廝殺的悉為胡軫、徐榮部,而他的并州兵則一直都沒有動,當事急時,胡軫三次傳令,調他上陣,他卻以種種借口推脫,直到營破也沒有出兵,——要非如此,孫堅部也不可能那么快就破了董營,亦因此故,當董營一破,趁著荀、孫兵暫時被胡軫、徐榮部擋住的空,呂布帶著他的并州兵一溜煙地、順順利利地就先行逃掉了。
孫堅有點惋惜,說道:“呂布有‘飛將’之號,實并州猛將,今之戰,未能把他斬獲,卻竟叫他給逃了出去,未免可惜。”
荀貞對今天的戰果已很滿意,加上他知道歷史的走向,略微了解呂布的為人,因此卻不像孫堅這樣感到可惜,他笑道:“呂布勇而無謀,雖號‘飛將’,何能與‘故將軍李’相比?今其雖逃,兵鋒已挫,如虎已喪膽,何足慮也?”
“故將軍李”,這說的自是前漢的飛將軍李廣了。
“虎已喪膽,何足慮也”,這說的則是今日一戰,呂布沒有出死力,最先逃跑,在呂布來說,他這是報復胡軫,可對呂布麾下的并州兵來說,這卻是“不戰而逃”,就一支軍隊而言之,
“不戰而逃”是大忌,仗都沒打,主將便帶著部隊當先逃掉,再剽悍的部隊碰到這種情況,士氣也少不了會變得低落起來,下次再碰到同樣的敵人,士兵難免就會生不起強烈的斗志。
孫堅久帶兵士,熟知兵法,對荀貞此話十分贊同,點頭說道:“貞之所言不差,呂布雖逃,但斗志已喪,下次再碰上他,勝之不難了。”
孫堅和呂布的初戰,雖是打了個平手,但當時孫堅是以眾擊寡,認真說起來,應算是他敗了,可因了呂布在此戰中的“不戰而逃”,現在孫堅卻有底氣說:下次再碰上呂布,勝他不難了。
戰場上士氣很重要,孫堅勇往直前,遇強不退,戰至今,未有一敗,他麾下部曲的士氣現在正是高昂之時,而呂布不戰而逃,他麾下部曲的士氣卻是頓變低落,士氣上一出現這個變化,下次再碰上呂布,的確也是勝他不難。
荀貞對孫堅說起徐榮已降,并已主動去太谷為荀貞、孫堅招降太谷守將一事。
孫堅喜道:“我正想和你商議,再接再厲,明天就擊太谷,卻不意徐榮已招降太谷而去。徐榮既與太谷守將相熟,胡軫、呂布今又大敗,那么想來應該是不需再戰,即可得太谷了!”
……
徐榮單騎入到太谷關中,很快就見到了太谷守將。
太谷守將頭一句話就問道:“我今天在關上觀戰,見胡將軍兵敗…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