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前頭戰事順利,董軍的敗兵一觸即潰,荀貞獲勝在即,從在荀貞身邊的徐榮出列說道:“董兵雖敗,而董卓左右皆精銳也,當此窮途,勢必死戰,眼前這支董兵卻潰亂得如此輕易,事有可疑。”
荀貞說道:“噢?將軍有何高見?”
“董卓狡詐,或不會在此股敗兵中。”
“不在此股敗兵中,能在何處?”
“洛陽周邊道路通達,或許他會從別地逃往澠池、新安。”
“如此,將軍有何對策?”
“榮愿提本部兵馬,急往澠池、新安,搜截董卓。”
荀貞看著前頭的戰事,也覺得這支敗兵潰亂得太快了一點,說不定董卓還真的是沒在其中,遂應了徐榮之請,說道:“如獲曹操,我必上奏朝中,為將軍請五千戶侯!”
徐榮接令,轉回本部,帶著三千兵卒急往澠池、新安方向而去,——降了荀貞后,他收攏本部,得了兩千來人,荀貞兌現了承諾,又給他補了一千兵士,是以他現下共有部曲三千。
有了之前騙殺太谷守將的事,這回徐榮請令去追董卓,荀貞左右諸人中卻是無人表示懷疑了。
澠池、新安在洛陽的西邊、西北,是從洛陽去長安的道經之所,董卓在此兩地皆駐有兵馬,徐榮自請帶兵前去澠池、新安間阻截董卓,如是董卓真的沒有在前面的這支敗軍里、真的先逃掉了,那么自是最好不過,而如是董卓在前邊的這支敗軍中,也無妨,反正滅了董卓后,荀貞、孫堅早晚都是要向西去長安的,這澠池、新安乃是必至之地。
孫堅帶部由后頭追上,與荀貞合力,前后夾擊,把這支董軍的敗兵或斬、或俘,很快就消滅一空。諸將陸續前來稟報戰果,各有斬獲,而終無一人得董卓。
荀貞心道:“徐榮說的不差,董卓果是狡詐,看來他是先逃掉了!”
不但沒有董卓,如牛輔、楊定、呂布等等這些董軍上排得上字號的眾人也沒有一個被發現,這些人應或是在別的戰場上,又或是跟從在董卓身邊,和董卓一起先逃走了。
等消滅掉這支敗兵,時已入暮,遠近別處那些戰場上的喊殺聲有的變小了,有的依然很大。荀貞令人開路,趕到前頭見著孫堅,對孫堅說道:“雖未獲董卓,而董卓本軍已敗,文臺,你我可分兵遣將,一路往澠池、新安方向,追索董卓,一路則去馳助那邊的戰場。”
孫堅以為然,兩人遂各點騎兵,命急往澠池、新安方向去,沿途搜索,以求能得董卓下落,然后,兩人各帶部曲,分頭去援助那些還在交戰的戰場。
直廝殺了一夜,到得次日清晨,各處戰場皆平。
董卓盡管分兵各地,留在洛陽的兵馬并不是很多了,然亦有兩三萬之眾,帶兵之將又多是如牛輔、李傕、郭汜這樣的悍將,故而荀貞、孫堅此役雖是大勝,可也沒能把董軍盡數殲滅,計算戰果,兩軍合在一起,大約斬獲得董兵一萬余人,被逃出去的董兵也在此數。
老實說,荀貞、孫堅這次急擊洛陽,原本都是打了苦戰的準備的,兩人卻都沒有料到,勝利來得這么快,而且還這么容易。
迎著升起的紅日,荀貞、孫堅復又會師一處,兩人相見,看著彼此征塵滿面,相顧而笑。
不過,這場戰役雖是打贏了,整個的討董之戰還沒有結束。
荀貞說道:“董卓或已遠遁,暫時難以擒獲他。文臺,你我的部曲連著急行軍了一天一夜,未及休憩,又和董兵激戰了一天一夜,將士已疲,應該休整一下了。你我不妨便令三軍尋地駐扎,你我且先入洛陽,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