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貞迎了張纮,登回堂中。
於在座諸人中,張纮的資歷雖然最淺,剛投到荀貞帳下不久,但他是“地主”,其本人在廣陵、徐州一帶的名氣很大,乃是日后荀貞取徐州不可或缺的一大臂助,故而他在諸人中的座次并不居后,不但不居后,更是排在前列,僅次戲志才,與荀攸等平起平坐。
張纮先道了個歉,說道:“本該早到,出門時,正好有兩個外地的士子在謁門,遂和他兩人略敘了幾句,以致來得晚了。”
“噢?外來士子?不知是哪里來的?”
“丹陽郡來的。”
“原來是揚州士人,公真是名高遠播,遠近懷歸啊。”
張纮成名已久,去他家拜謁他的各地士人一直來都是來往不息,他早就習以為常,兼之他是儒學大師,深明君子進退、韜光養晦之道,因對荀貞的這句贊譽,他卻倒是沒有什么“沾沾自喜”的表現,謙虛地回答說道:“都是些虛名而已,與明府威德相比,不足一提。”
“公何其自謙!”
張纮說道:“我來的晚了,不知有否耽誤議事?”
“公來時,我等正說到該遣個人,擇機去見見臧霸。”
“此固應當之舉!”
“公對臧霸此人,可否熟悉?”
“昔黃巾亂徐時,臧霸曾統兵到過廣陵,我與他見過一面。”
“觀感如何?”
“孝烈之士,頗懷義也。”
“如我遣使與見,能否得其為用?”
張纮沉吟了會兒,答道:“不好說。”
“不好說?那就是有可能得其為用,也有可能不能得其為用了?”
“明府此前也曾遣人去與臧霸見過,不知當時臧霸言辭舉止如何?”
荀貞出兵討董前,為防陶謙趁機取他的廣陵,先遣了劉備、程嘉分別去見薛禮、臧霸,以圖能與他兩人結盟,至不濟,也希望他兩人可以保持中立。程嘉回來后,把與臧霸見面的整個過程都轉述給了荀貞。荀貞通過程嘉的轉述,對臧霸當時的心態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