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術把書信丟在案上,也不說破,只是口中說道:“陶方伯國家干臣,軍陣名將,今應豫州所請,兵擊豫州,必是馬到功成。”
楊蔚說道:“豫州者,將軍之家鄉也;將軍者,天下之人望也,故鄙主雖得豫州士人書信請救,然卻不敢冒然自專,遣蔚今來復拜見將軍,便是想請與將軍一道出兵。”
“想和我一起出兵?”
“是。”
“豫州固為我的家鄉,孫文臺固然暴虐悖逆,可實不相瞞,我而今兵寡糧少,南邊又有劉景升咄咄相逼,實是沒有余力北顧豫州啊。”
陶謙這明顯是“驅狼吞虎”之計,想用袁術來調動孫堅、荀貞,從而謀得他自身的利益,袁術又不是傻子,怎肯上當?
陶謙也知,空口白牙的幾句話,肯定是難以說動袁術的,所以在楊蔚來前,他特地對楊蔚有過交代,楊蔚當下說道:“鄙主愿以將軍為主,徐州為輔。”
“以我為主亦無用也。我兵馬既少,糧秣又缺,南復有劉景升相逼,實是難以出兵北進。”
“鄙主愿出十萬石糧,以充將軍糧秣。”
“十萬石糧?”
“正是。”
袁術沉吟不語。
楊蔚又道:“將軍神威,家又為豫州冠族,今如擊豫,必手到擒來,待兵勝之日,鄙主只愿得魯、沛兩國,余者請盡歸將軍。”
魯國和沛國這兩個郡國在豫州的最東邊,挨著徐州,兩個郡國的地域都不大,特別魯國,只有區區幾個縣,可謂彈丸之地,沛國大點,但也比不上汝南,就經濟、人文而言之,亦比不上潁川。陶謙知他是有求於袁術,故而姿態拿得很低,甘愿出十萬石糧給袁術,同時胃口也不大,事如能成,他只要沛、魯就行,余下的那些豫州真正的膏腴、繁華之地盡可皆歸袁術。
袁術沉吟說道:“奈何吾兵甲不足,兵卒亦少,恐怕實是難以應陶方伯此倡啊。”
楊蔚說道:“鄙州雖貧,亦產鐵也,愿出矛千、甲五百、馬鎧五十,贈與將軍。”
袁術說他的部隊“兵甲不足”,這句話倒非虛言。
袁術當日從洛陽逃出時,隨身所帶的沒有多少東西,現下的這些兵卒部曲,多是在南陽本地招募而來的,人可以招募,兵甲武器卻是沒辦法招募,他現有的這些兵甲,一部分是當時的荊州刺史王叡送給他的,一部分是從南陽郡府“借來”的,還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募召工匠打造的,到底他是一支“客軍”,當年王叡不會送給他太多的甲衣兵械,而南陽又只是一個郡,存儲的兵器有限,他手頭上得來的鐵和工匠也不多,所以他的部曲兵卒的確是有不少至今都無甲衣,乃至連個像樣的兵器都沒有的,——這也是為何當董卓在洛陽時,他不敢積極進取的一個緣故,同時,這也是為何他非常想得到荊州全境的一個主要緣故。
袁術說道:“聞徐州強弩名冠天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