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蔚心道:“我在徐州多時,卻怎么沒聽說過徐州的弓弩出名?”知道袁術是在找借口索要弓弩,不怕袁術不要東西,就不怕他不要,他只要肯要,那就說明有戲,楊蔚心中暗喜,因遂說道,“泰山兵今客居鄙州,為解豫州倒懸,鄙主近月又稍有擴充州軍,州中存弩已不多矣,不過既然將軍提及,愿出弩二百、弓三百,及箭矢二十萬,送給將軍。”
“弓弩似少,二十萬箭矢亦不足也。”
弓、弩都是利器,楊蔚不能做主,箭矢倒是可以多給一點,因說道:“鄙州庫存的弓弩實是不多,無法再加了,箭矢愿出以三十萬之數。”
三十萬箭矢,看起來很多,其實不算多,戰斗激烈的時候,比如前漢李陵與匈奴騎兵鏖戰時,他麾下的五千步卒一日間便射出了五十萬支箭,三十萬支箭矢頂多也就是能支撐一場不太激烈的戰斗。
袁術見從楊蔚這里大概確實是再榨不出什么了,便也不再多說,說道:“豫州百姓苦難,我亦久聞,今如得貴州糧、甲、兵械之助,我雖兵少,也愿與陶方伯共救豫州。……不知陶方伯可出兵馬幾許?”
“愿出兵馬萬人。”
“如此,我也出萬人如何?”
“這……,聞孫文臺麾下現兵馬至少三萬余,將軍如只出萬人,恐有不及。”
“這樣吧,我出萬五千人,貴州亦出萬五千人,如何?”
楊蔚面有難色,說道:“荀貞狼據廣陵,窺伺徐方,鄙州兵馬不多,如出萬五千人,恐州府空虛,會被荀貞所趁。”
袁術瞧了楊蔚一眼,笑道:“也罷!貴州出兵萬人就萬人吧,我出兩萬人便是。”
沒料到袁術這般通情達理、善解人意,楊蔚大喜,他心道:“兩邊合兵三萬人,加上袁本初家為汝南冠姓,袁家的門生故吏遍布豫州,一旦出兵,豫州地方上定會此起彼應,里應外合,差可與孫文臺一戰了。”於是起身離席,又拜倒堂上,說道,“敢請與將軍定盟。”
定下盟約,楊蔚和袁術約定:待陶謙把糧秣、甲鎧、兵械都先送過來一半后,兩邊就一起出兵,共擊孫堅。
楊蔚辭別袁術,自覺不辱使命,完成了陶謙的命令,興沖沖地返回徐州。
楊蔚走后,袁術帳下左右有人說道:“孫堅小戇,其兵頗銳,不好對付,將軍如擊豫州,荀貞料又必會援之,荀兵亦利,便是將軍與陶恭祖合兵,三萬兵士,怕也不易勝也!更且我軍南有劉景升坐據,實我軍之心腹大患是也,將軍如出兵北上,他恐怕會趁機擊我。”問袁術,“將軍,我軍本是早就已經定下先取荊州,再謀其它,今將軍卻為何答應了陶恭祖的請盟?”
袁術哈哈大笑,說道:“陶恭祖憂懼荀貞,因復遣楊蔚來說我出兵豫州,我豈不知他這是驅狼吞虎之計?想讓我給他開路,借我來給他解憂?想得倒是不錯,卻也不問問我肯不肯?”
左右不解袁術之意,疑惑問道:“將軍何意?”
“且先取了他的糧秣、甲鎧、兵械,然后再說罷!”
諸人這才明白,袁術卻是“送上門的便宜不占白不占”,根本就沒有出兵豫州的意思,而只是想借機從陶謙那里弄來些糧食、甲械,以加強一下自己的實力而已。i12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