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勢很明確了。
敵軍這是想以左陣來擊趙云,用右陣來擊趙云的左翼,而用騎兵來沖擊趙云的右翼,卻是仗著在人數占上風的優勢,試圖三路夾擊,一舉將趙云本陣擊破。
趙云雖把部中的騎兵交給了嚴猛,可他的親衛兵卒也還是有坐騎的。他對左右親衛說道:“敵欲三路擊我,不可等他們陣勢形成。我欲出陣先擊之,以亂敵部署,汝等可敢從我?”
左右俱道:“唯校尉馬首是瞻!”
趙云即令本陣打開一個縫隙,帶著十余親衛策馬奔出。
趙云本陣的右邊是敵人騎兵,他自不會去與敵騎拼殺,兩個步卒陣中,正朝己陣而來的顯是敵人之主攻部隊,趙云便徑直往此敵陣馳去。
與黃遷對付敵騎的方法一樣,敵陣很快弩/弓連射,但也與黃遷部的兵士不能把敵騎悉數殲滅於陣前一樣,這些弩矢、箭矢只射中了兩三個趙云的親衛,——之所以敵陣弩/弓的戰果不如黃遷的部卒,卻是兩個緣故,一來是因為敵陣的弓弩手不如黃遷部的弓弩手,二來是因為趙云和他的親衛遠比攻襲黃遷陣的敵騎嫻熟戰事,騎術既好,戰術修養也更好。
迎著敵陣的弩矢、箭矢,趙云等沖入敵陣。
敵陣正在行進中,沒有辦法立即停下,這就減輕了趙云等突入其中的壓力。
……
城樓上,張闿注意到了這一幕。
起初,他不當回事兒,但隨著趙云在他的陣中沖突無前,不多時就貫陣而出,他就不能不被吸引住注意力了,不禁說道:“荀軍中竟有此勇將?”說著話,他的視線隨著趙云移動。
他離交戰的場所遠,看不清個體的人,只能看到由趙云帶起的一條波浪,只見凡是趙云到處,前頭的己陣就會被他迎面劈開,如戰艦沖潮,劈風斬浪,一往無前。
當趙云只是貫穿他的左陣時,雖引起了他的注意,卻還是沒太重視,可隨著趙云又從他的左陣沖入右陣,仍是所向無前,無人能擋,右陣又被趙云貫穿,繼而趙云又折返回來,再一次把他的右陣沖破,并趁勢再一次攻入他的左陣,又穿陣而出,最后,甚至迎上前來圍擊的騎兵部隊,以少擊多,仍能且戰且走,毫發無傷地順利退走后,他已不知不覺,不知何時離開了坐塌,站在了城樓邊上,手扶護欄,身體向外探出好長一截了。
望著趙云退回本陣,張闿又驚又喜,說道:“此人必是趙云!”
驚者是趙云之英武,喜者是此處的“中軍校尉”旗幟竟然是真的,趙云只帶了五百人在此。
張闿說道:“趙云雖然未得中郎將職,然其校尉職號‘中軍’,可見荀廣陵對他的倚重厚愛,今如被我擒殺,此大功一件!”斷然令道,“開城門,我親帶兵馬出與他戰!”
本來自&#http:///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