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成、陳午和陳即屯開陽,陳到屯臨沂,潘璋屯東安,黃遷屯東莞。
與此同時,令孫觀改屯陽都,令昌豨、吳敦、尹禮、孫康等分屯海曲、莒、諸、東武諸縣,卻把臧霸調出了瑯琊,令改屯陰平。
開陽、臨沂、東安、東莞四縣,都在瑯琊郡的西邊,是瑯琊郡與泰山郡接壤的地帶,荀貞令荀成等分屯此數縣,有三個用意。
采納陰德、陳登的建議,把泰山兵與泰山郡隔絕起來,此是其一。
瑯琊郡內有兩條南北走向的較大的河水,西邊的是沂水,稍微靠東邊的是沭水。
開陽、臨沂、東安三縣和孫觀屯駐的陽都縣都在沂水的西岸,而昌豨等人屯駐的海曲等縣除莒縣在沭水西邊外,其它的都在沭水的東邊,換言之,也就是說,昌豨等人的駐地與孫觀的駐地之間將會有兩河相隔,至少也會有一河相隔,在把臧霸調出瑯琊后,再把昌豨等人與泰山軍的二把手孫觀隔絕開來,使之不能勤通消息,從而可以設法分別收服,此是其二。
沭水以東諸縣,東邊臨海,北邊臨青州北海郡。北海現在黃巾頗眾,將昌豨等人置於此一區域內,可以用他們阻拒黃巾。臧霸此前去厚丘見荀貞時,解釋他遲遲未去廣陵拜謁荀貞的原因是“只是因瑯琊北鄰青州,黃巾肆虐,霸脫不開身”,荀貞表舉臧霸、孫觀等為中郎將或校尉的原因,其中一條也是他們“北拒黃巾”,現下,倒是可以說孫觀他們名實相副了。
此三個用意外,再有就是令臧霸改屯陰平之目的了。
這一點卻是不需多說:陰平縣在東海郡的西邊,挨著彭城和下邳,與瑯琊間有數縣相隔,令臧霸改屯此地,既可削弱分化泰山軍,使其群龍無首,又可驅虎吞狼,當遇到合適之機時,就用他擊彭城薛禮,同時,使其處在許仲和荀貞兩軍中,亦可使其不敢妄動。
荀貞的這一番在瑯琊的軍事部署,可謂是心意昭然。
臧霸等人在堂上,聽了戲志才、荀攸對此的宣布,無不色變。
他們都萬萬沒有想到,荀貞居然會如此“急不可耐”地、直截了當地就要把軍隊開進瑯琊,并且還要調換他們的駐地,把他們從泰山郡的邊兒上“趕走”,趕去郡北和郡東,甚至把臧霸調出了瑯琊!
可是,色變又能如何?
他們現下人在郯縣,雖是帶的有兵馬,但能有荀貞的兵馬多么?更別說此時堂上盡為荀貞軍中虎將,他們如果敢在此時露出丁點的不滿,怕是眨眼間就會被這些虎將殺個干凈。
所以,雖是色變,饒以昌豨之粗猛脾氣,亦不敢出聲反對,反在荀攸問他們“可否聽清軍令”之時,唯唯應是。
荀攸見他們沒人敢有異議,乃又笑對臧霸說道:“藏撫軍,此間事了,你便可率部赴陰平。將軍已傳下軍令,叫陰平縣令給你的部隊預備扎營之所了。”
臧霸倒是能沉得住氣,應道:“是,謹遵將軍令。”
他口中應諾,心中想道:“怎么就把我的駐地改到陰平了?”
事情來得太快,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,今天來將軍府,接到的命令是論功行賞,卻怎么就緊接著便劃分起了各部的駐地?荀貞事先分毫消息未落,著實打了他一個猝不及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