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來想去,整件事情的開始也許在荀貞決定北上前線時就已經全盤謀劃好了。
所以,在到達厚丘后,荀貞給他取信,讓他不得不率部至厚丘;也所以,到了郯縣后,荀貞不放他歸瑯琊,而是以“功尚未論”為由,留他在郯。以至於今,忽下軍令,調他換防。
許仲、荀成諸將皆在,甲士如云,他和孫觀等的這些泰山兵處在荀軍的包圍下,真要嘩變,怕是不夠他們一口吃的,此時此刻,他便是再不情愿,再懊悔不及,也只有老實聽令一途了。
荀攸又道:“撫軍部曲尚有留駐在開陽的,撫軍可去檄一道,調他們直接去陰平。”
臧霸應道:“是。”
他心中又不由想道:“當昌豨諸人聞袁本初表周昂為豫州刺史后,欲回瑯琊坐觀,以待爭徐之機的時候,我還斥昌豨諸人:‘智謀不及、勇武不及、地廣不及、名望不及,無以可與鎮東爭’,我自己卻都還沒有想明白!是啊,何以與鎮東爭?罷了,罷了,且先從令。”
兵不血刃地分化了泰山兵,部署完瑯琊的各部駐地,繼之便是下邳、彭城了。
下邳、彭城的軍事以許仲為都督,他都督的不止有撥給他指揮的張飛、江鵠、闕宣三校尉和何以、甘寧兩都尉,并且還有樂進的一千五百人的下邳郡兵,以及彭城薛禮的彭城兵。
許仲都督的主要任務,自便是彭城了。
彭城不像泰山兵,薛禮沒有來州府,荀貞不能對他太強硬,所以只在彭城境內安插了彭城都尉甘寧這一支人馬,令駐武原。
因為來日可能會出徐援孫堅,為防止丹陽太守周昕為幫助周昂而攻擊廣陵,荀貞給監廣陵軍事的徐榮配置了強大的部屬,共撥給他了三校尉部和一軍司馬部。
三校尉分是陳褒、關羽、文聘。一軍司馬是蘇正,其部為騎兵。陳褒、關羽、文聘三人,都是荀貞帳下的上將;蘇正則是荀貞的西鄉舊人,久從荀貞征戰,亦是智勇雙全。
關羽本來仍想從劉備的,但在荀貞給他講述了為何調他去廣陵的原因——即要借重他來協助徐榮安定廣陵,以防丹陽之進擊,之后,又征得了劉備的同意,關羽便同意了荀貞的調派。
畢竟,關羽對劉備就算再忠心,他現在也是荀軍的一份子,他和劉備的利益與荀軍的利益目前來說是息息相關的,所以,平時還好說,關鍵時刻,他就必須要服從調遣。并且,退一步說,他而今亦已是一校尉了,校尉單獨成部,總不能還時時刻刻都跟在劉備的身邊。
細觀荀貞在瑯琊、下邳與彭城、廣陵三個地區的駐軍,廣陵駐兵雖然略少於瑯琊、下邳與彭城兩個地區,總指揮的軍職也略低於荀成和許仲,但就戰斗力而言之,廣陵卻是最強的。
也只有如此布置,來日如援孫堅,荀貞也才能安下心來專意作戰,不用擔憂后方。
封賞有功的諸將、校尉和軍吏,把州部分為四個防區、分使諸部屯駐各地,這兩者是荀貞在入了州府后辦的第四和第五件事。
本來自&#http:///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