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昇家在吳郡,全氏、沈氏也在吳郡,也就是說,荀貞要想和這三家結成婚姻,就需要派人從郯縣去吳郡,而且不止去一次,這千里迢迢的,往返就得好些天,戲志才等軍政諸務在身的,誰也當不成這個媒人,而荀氏和全、沈、姚都是士族右姓,尋常人又沒資格當這個媒人,所以,荀貞決定請華歆來擔此任。
華歆名聲高,現方到徐州,又尚未被授實務,正是合適的人選。
姚昇喜道:“明公要請華君做媒妁么?”
華歆等士相繼到郯后,因在短期內一下子涌入了這么多的有名士人,所以郯人談論至今,姚昇雖是剛從吳郡歸來,然已聞此事,故而知道華歆現在郯縣,只是不知荀貞要請他為媒。
“不錯。”
“華君可肯?”
“卿回來前,我已對他講過此事了,子魚欣然應允。”
華歆是聰明務實的人,一聽荀貞給他說打算與吳郡士人聯姻,便與姚昇初聞此事時一樣,立刻就明白了荀貞的用意,知道這是大事,荀貞請他為媒實是授以重托,自無不允之理。
姚昇甚喜,說道:“華君肯為媒,真是再好不過。”
華歆的任官雖然一直不高,但他早年與鄭玄、盧植、管寧等齊列名於陳球門下,又師事陳寔,與管寧、邴原三人號稱一龍,他是龍頭,名聲著實不小,由他來做這個媒人,分量頗重。
荀貞笑道:“只是苦了子魚了,得從郯縣到吳郡往返多次。全、沈兩家擇的是吾子弟誰人?”
荀貞讓姚昇去提親,不可能空嘴白牙,到了對方家中,只一句“荀氏子弟多俊杰”肯定是萬萬不行的,至少得讓對方知道現下荀貞軍中未婚的荀氏子弟都有誰,其祖、父等直系長輩又都是誰,各又有什么樣的名聲和能力,這樣才行,所以,姚昇回吳郡時,隨行帶了一份荀貞給他列出的子弟名單,名單中都是較為出眾的荀氏子弟,任吳郡士族選擇。
“全氏擇了陸高,沈氏擇了秉德。”
秉德,名荀翕,初平元年跟的荀貞,是荀貞的族子,年紀不大,今年才二十三。
荀貞軍中的諸荀子弟多以文附,好兵事的不多,有所成的更少,被荀貞重視的只有兩人,一個叫荀濮,另一個便是荀翕。
此人少壯有威,從荀貞之后,因好兵事,有武力,初被授佐軍司馬。
荀貞攻徐,他從在荀成部中,在圍擊厚丘一戰中,不以自己是荀氏子弟為優,身先士卒,立下了功勞,在戰后得以超擢,遷為積弩都尉。關羽渡淮奪徐,威名聞軍中,荀翕慕其雄壯,不愿再在荀成軍中,請求荀貞把他轉撥到關羽帳下,荀貞同意了,他現遂從在關羽部中。
他部曲不多,只有三百,但半數都是蹶張士,是一支非常精銳的攻擊力量。
荀貞說道:“沈氏世代衣冠,不意選我‘虎子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