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貞笑而不語。
戲志才又問之,荀貞這才開口答道:“前年討董,山東州郡并起,本初為盟主。他既然是盟主,非為敵人,我為何要懼他?”說完,哈哈大笑。
對公孫瓚、涼州兵,荀貞可以任意評論,但對袁紹,荀貞不想作評,原因有二。
山東聯軍雖早已瓦解,但袁紹的地位在無形中依然高於別人,支持他的“名豪大俠、富室強族”有很多,包括各地的州郡長吏也有許多甘為其羽翼,荀貞不想對他多作議論,此其一。在原本的歷史中,袁紹雖敗於曹操,但官渡之戰的失利既是必然,也是偶然,他這個人其實還是很有能力的,不僅只是出身好,政治、軍事各方面的才能也都不低,從某種方面而言之,他比曹操更是強敵,所以,在自覺勢尚不如時,荀貞也不愿評價他,此其二。
戲志才見荀貞就是不肯評價袁紹,知其心思,也笑了起來,不再追問,主動轉變話題,說道:“忠與將軍意同,公孫伯珪不知深固根本,內結怨於劉幽州,外與強袁爭鋒,覆亡是早晚的事兒。”離席上前,把江鵠的軍報還給荀貞,問道,“將軍,孫侯的回信到了沒有?”
“尚未。”
“別駕休沐已畢,明日就要歸府。我聽說他這幾天在家中打點行裝,收拾衣用諸物,顯是在做去陳國上任的準備,如是他明日歸府后向將軍請辭,將軍打算如何應復?”
“卿有何高見?”
“以忠愚見,別駕若執意赴任,將軍不妨就放他去。”
“噢?”
“將軍已經給孫侯去過信了,孫侯定能理解將軍的為難,區區一個趙元達,斷然不會使孫侯與將軍生隙。”
荀貞說道:“文臺與我兩相知,自不會因此而與我生隙,我不欲別駕就任,實還有另一緣故。”
“什么緣故?”
“別駕剛直,文臺強雄,兩下必起糾紛,吾恐別駕生不測於陳。”
荀貞太了解孫堅了,他可是有兵在手,無所顧忌,誰都敢殺,趙昱要是一定去陳國上任,到了陳國后,萬一因為不肯聽從孫堅的命令而惹惱了孫堅,孫堅還真會把他一殺了之的。荀貞雖覺得趙昱德情近偽,他往昔的作為有刻意求名之嫌,到底也是與他相識,這回出使長安他也是奉的自己之令,冒險蒙危,不辭艱苦,差事辦得不錯,亦實不欲看他死在孫堅手上。
戲志才嘆道:“將軍仁厚。”說道,“人各有志,別駕如定要守剛不移,將軍你又有何法呢?”
“卿此言說得也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