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民教育制度化的試點,荀貞決定將之放在廣陵。
他已經知道了當下平民教育的缺點,對癥下藥,糾改發展就很簡單了。
州府的集簿從事秦松是堂邑人,荀貞特地去他家里坐了一坐,以示恩寵,之后離開堂邑,由堂邑再往西是九江地界,轉而向北,行百余里,至東陽,陳矯是東陽人,他現在郯縣為令,荀貞亦去了一趟他的家中,謁其父母尊長,賞以補品。他這般舉為,秦松、陳矯自感激不已。
由東陽再往北,渡過淮水是淩縣,此是廣陵最西北角的縣邑,年初攻下邳,趙云即是由此而為奇兵出的。荀貞不打算去這個縣了,接下來他要轉向西行,再入下邳境內。之前他巡視下邳時,是由下邳縣直接向東,沒有巡視下邳郡南部的諸縣,放在了此時再去。
臨別之際,荀貞召來王朗,又命把衛旌叫來,笑對王朗說道:“此子好學,既仍愿留在郡學讀經,可任其留也,待州學建成,再召入州中。君日常有暇,可代我常考問他,如日有進步,不需告我,倘有退步,可傳檄我知,我當斥責之!”又笑問衛旌,“可否?”
前年荀貞初臨廣陵,視察郡學,喜衛旌誦讀不倦,本欲辟為童子吏,而被衛旌以學業未成所拒,此次行州到廣陵縣,荀貞再次視察郡學時,專門考問衛旌,覺其果有小成,便將他辟為了幕府的舍人,衛旌仍以學業未成拒絕,但荀貞因有意將地方官學制度化,需要一個由頭,所以這次卻沒有再任由他拒絕自己,而是下達了辟用的檄書,不過允許他仍留在郡學讀書。
衛旌今年十五歲了,昂然而立,應道:“如有退步,甘領將軍責罰。”
王朗笑著應諾。
荀貞從容說道:“景興,而今戰亂,風俗凋薄,愈是如此,愈當重教化,是故我前年雖郡府無錢,仍大力興倡郡縣學校,今行廣陵,見君亦重教育,我心歡喜。然以我觀之,似尚不足。”
王朗肅然問道:“何處不足?敢請將軍示下。”
“‘其人存,則其政舉;其人亡,則其政息。’我與君皆重教化,學校庠序遂盛,而如當君離任,還能盛否?卻是不好說。此其一不足。學、校經師雖眾,卻不能每日開課,學子如衛旌者,竟時有欲學而不得。此其二不足。我考察學、校經師,良莠不齊。此其三不足。”
王朗說道:“將軍所指,朗有同感。”
“我意對此三弊加以糾改,君意何如?”
王朗喜道:“那當然是最好不過了!”旋即又犯疑,問道,“只是不知明將軍意欲如何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