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還在路上,信先送到,孫堅在信中先是講了一下趙昱到陳國的情況,接著在信中述及了送駱俊小妻來徐之事,他在信中寫道:孝遠不降,吾本意從賢弟之言,遣之還鄉,孝遠猶詈罵不已,忿難容忍,吾遂殺之,殺之即悔,悔之不及。孝遠小妻鄒氏,豫章人,有孕數月矣,問其欲何所歸,彷徨無言,送與賢弟處,賢弟可酌情安置。
孫堅和曹操年齡一樣大,他倆是同年生人,均比荀貞年長數歲,故孫堅稱荀貞為“賢弟”。
駱俊是會稽烏傷人,他的大妻在家鄉烏傷,從他在陳縣的是他的小妻鄒氏,鄒氏現有身孕數月,當下的禮教雖比前漢為強,然較之后世,仍很寬松,丈夫死后,正妻改嫁的尚且多有,小妻就更多了,所以孫堅問鄒氏是想回豫章的母家,還是想去會稽的夫家?言外之意,去夫家的話就是為駱俊守節,回母家的話就是存了改嫁之念。鄒氏一個弱女子,現今戰亂之際,道路不太平,不管去會稽還是去豫章都是千里迢迢,她不知所歸,也是在所難免。
而不管去會稽還是回豫章,此兩郡離徐州都不太遠,廣陵向南,過吳郡是會稽,過丹陽是豫章,是以,孫堅干脆決定把鄒氏給荀貞送來,讓荀貞拿主意,也算是彌補一下沒聽荀貞的話,到底還是把駱俊給殺掉了的這個過失。
此種種之事,荀貞不必對王朗盡說,王朗問的只是趙昱,荀貞便也就簡略答之:“元達與我亦無書來,唯聞孫侯書信中言:元達已至陳。”
“朗昨日聞傳言,孫侯已攻破陳縣,屠城殺戮頗眾,元達可還無恙?”
“元達又不在軍中,戰事再烈,也牽涉不到他。”
王朗嘆了口氣,說道:“希望如此罷!”又對荀貞說道,“將軍與孫侯情深,而朝廷任元達為陳相,孫侯固不致因此與將軍生隙,而孫侯部曲諸將卻難免會有好議論者,聞元達得任陳相之初,朗就想勸他不要去就任,而書信未成,他竟已單車離徐。”嘆息連連。
論政治智慧,趙昱比不上王朗,王朗知道荀貞和孫堅交好,擔憂趙昱赴任陳相會破壞徐、豫兩州事實上的同盟關系,難道趙昱就不知道么?說他忠清也好,說他剛直也好,他就非要去。
荀貞不欲在此話題上多說,一笑而已。
離開廣陵,由東陽向西,先至高山縣,再往南行百余里,至魯肅的家鄉東城,此地與九江接壤,荀諶遣了吏員來拜謁荀貞,順便講了下九江目下的形勢和情況。再從東城折返往北,行百五六十里,至淮陵,再往北就是淮水,渡過淮水便是下邳的重鎮徐縣了。
在淮陵,荀貞接連收到了兩條軍報。
一條是兗州的,一條是荊州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