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黎陽,袁紹正式置地行禮,帶著一干文武臣屬,恭迎趙岐,拜趙岐所持之節。趙岐宣讀王命,袁紹拜接。袁紹問天子、朝中事,趙岐悉數答之。
當晚,袁紹設宴款待,次日又陪趙岐坐談,說及趙岐離了洛陽,一路向冀州行來的路上,沿途郡縣百姓,見其車騎儀仗,無不喜悅言說“今日乃復見使者車騎”事,竟有當年洛陽老吏因睹光武及其僚屬衣冠而垂涕云“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”之意,袁紹諸人俱皆慨嘆。
趙岐因此話頭,對袁紹說道:“今我與馬太傅持節行巡關東,非為因受李傕、郭汜諸賊之令,實是因王司徒遇害前之所言。”
袁紹肅容問道:“未知王公遇害前有何言說?”
“涼州諸賊破城,呂奉先請王司徒共走,王司徒甘愿奉身死國家,因不肯與奉先同出逃,告之奉先云:君離長安后,可怒力謝關東諸公,勤以國家為念。”趙岐目視袁紹,炯炯有神,說道,“此王公忠社稷之言也!字字泣血!聞之使人落淚!本初,君族世受漢恩,海內共仰,今漢室蒙塵,君擁冀州之眾,何不提兵西進,破滅群賊,迎天子還於舊都?”
袁紹喟嘆說道:“誠如公言,我家世受皇恩,紹豈能無報國之念?唯公孫伯珪猖獗於幽,先迫劉幽州,繼侵青州,於今又攻我冀,紹卻是雖有報國之心,無有報國余力也!”
“自我至冀,已有兩日。這兩天,君只與我談經論政,只字不言兵戈,不知前線戰事如何了?”
袁紹也真是能沉得住氣,在戰局極其不利的情況下,為迎趙岐而離開前線不說,見到趙岐后,又是接連兩天半個字不提前線的戰況,他就是在等趙岐主動問起。
此時終於等到趙岐發問,袁紹從容答道:“公孫伯珪暴而無恩,親小人,欺凌士大夫,其兵縱強,不能長久。是以,現時前線的戰事雖稍有不利於紹,紹無憂也。”
公孫瓚作戰驍勇,確是守邊有功,但他在政治上卻很不得士人的待見,重用商賈,打壓士族,尤其是與劉虞不和,在士林中的人望很差。
趙岐問道:“我聽說公孫伯珪的主力已至甘陵、安平、巨鹿一帶了?”
甘陵、巨鹿皆與魏郡接壤,安平處在此兩郡間,雖不與魏郡接壤,然離魏郡只有數十里遠。
進至甘陵的幽州兵主要是原駐平原的田楷部,以及當地的一些叛軍,進至安平的是公孫瓚親率之幽州精騎,巨鹿太守李邵以公孫瓚兵強之故,打算投降,被袁紹及時發現,改以董昭領巨鹿,去其職,但巨鹿境內仍有縣邑附降公孫瓚,因而,此郡中也有公孫瓚的部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