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傕亦忿忿,然因知賈詡高謀,強忍住怒氣,問道:“為何?”
“鎮東以擊諸位將軍為名,他今如擋不住貴職的誘惑而接詔拜,則是前后不一,必為天下共譏嫌之。其人雖善戰,擁一州地,而如為天下共嫌,日后將不足為慮矣。”
“如他不接呢?”
賈詡撩了撩胡須,微微一笑,說道:“不接亦無妨。”
“此言怎講?”
“鎮東污蔑諸位將軍是賊,諸位將軍反給其封拜,如此一來,他不也就成賊了么?即使他不接封拜,而詡以為,山東州郡亦必會有人趁機因此而斥責他,說他‘凜然托以大義,實與諸位將軍同黨’,離亂其軍心,此其一不妨也。鎮東如此污蔑諸位將軍,諸位將軍還給他封拜,正可以此向朝中諸臣、海內士民示諸位將軍之寬仁,此其二不妨也。”
聽完了賈詡的話,李傕、郭汜等細細思之,悉以為然,遂乃有了封拜荀貞的這道詔令下來。
漢家制度,將軍之號,貴重無比,尤其本朝以來,莫說重號將軍,便是雜號將軍亦不常設,凡領兵出征之將,多以中郎將授之,皇甫嵩、朱俊、盧植昔分討黃巾,可謂荷漢家安危之重任盡於此數人之身,而最初時給他們幾人的授任職號,亦是如此。
天下亂來,諸侯互表,將軍之號於是漸多,然盡管如此,諸侯們互表的最多也就是個雜號將軍,還大多前邊要帶個“行”字,即代理之意,不是真將軍,如前將軍這樣的重號將軍,除袁紹這樣眾望所歸的之外,諸侯們更是幾無人敢自任。
大將軍、驃騎將軍、車騎將軍、衛將軍之下,就是前后左右四將軍。大將軍,依照慣例,只有外戚可以擔任,驃騎、車騎、衛將軍位次三公,不是隨便誰都能擔任的,皇甫嵩那樣的軍功,也不過是才任了一個左車騎將軍,等於是朱俊共分車騎將軍號,袁紹雖是眾望所歸,為關東盟主,也不過是才敢自領車騎將軍,李傕挾持朝廷,亦只是在日前自領車騎號罷了。
可以這么說,現下海內州郡,單論是從朝廷得到的封拜之將軍號的話,李傕之下,就是前后左右四將軍了,后將軍目前是樊稠,右將軍目前是郭汜,此兩人皆李傕之黨,袁術前時得了左將軍之號,荀貞現得被拜為前將軍,他如接受了這道詔令,只從地位而言之,已是足能借此凌駕在關東諸將之上,只有袁術可與他抗衡了。
更不必說,詔令中還有假節、督青兗徐三州軍事,以及儀同三公。前后左右四將軍位在九卿下,李傕等先是讓袁術儀同三公,又讓荀貞儀同三公,這是在政治地位上給他兩人特殊待遇。
此道詔令的誘惑力非常大。
此外,李傕又授拜張濟為鎮東將軍,此亦是出自賈詡之建議,其用心頗為毒辣。
荀貞現下的鎮東將軍號是來自朝廷,十分正宗,可張濟一被朝廷拜為鎮東將軍,那也就是說,如果荀貞不接受前將軍的詔拜,那么他這個鎮東將軍就不再是真的,而是“偽”的了。
卻說聽了郭嘉的分析,羊琮恍然,問道:“敢問君侯可否應了這道詔拜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