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有程嘉意見不同。
程嘉認為:曹操既然提出見面,那就與他見上一見,如果不應,未免顯得己方懦弱,消息傳開,可能會使兗州兵的士氣有所提高。
程嘉的這個觀點有些對。
荀貞若是不應約的話,曹操那邊確實有可能會大肆宣揚,把荀貞的“沒必要”見,說成是荀貞“怕”見。
程嘉好大喜功,因為身矮面丑,深藏內心的自卑導致了他外在爭強好勝的表現,所以會有這個見解。荀攸等人聽了程嘉的這個意見后,皆覺得頗有道理。
荀貞傾向於見,但他的出發點與程嘉又有不同。
他心道:“君昌所言,不能說錯,以孟德之智,確有此一可能。”說道,“吾與孟德相知,君昌所慮,雖有道理,然必非孟德之本欲。”
戲志才問道:“然以將軍之見,曹東郡是何意也?”
曹操被袁紹表為兗州刺史已經有段時日了,但徐州方面,自上而下,不論是文臣,抑或是武將,卻都仍稱他“曹東郡”,或“曹奮武”,又或“曹將軍”,無有一人以“兗州”相稱,之所以如此,沒有別的緣故,只是在表明他們不承認曹操這個“兗州刺史”的合法地位。
荀貞撫案喟嘆,說道:“人情、人情,身而為人,豈可無情?孟德之相約,無非人情故罷了。”摘下腰間的鞶囊,出示給諸人看,又道,“此鞶囊,孟德之所贈也,吾用至今,雖早破舊,不舍換之。而今王室凌遲,海內紛爭,群雄并起,如南北袁、劉荊州者,固皆負四方之望,堪稱州郡之雄,可要說能與我知己的人,唯孟德而已。吾觀孟德如是,料孟德看我亦同。”
“將軍的意思,是要應約了?”
“我便與他見上一見。”
有人擔憂地說道:“將軍寬仁,因念舊情,可若是曹東郡不像將軍這么想,他萬一真的設伏?”
荀貞顧視坐在上席上的辛璦,又指了指侍立在帳門口的典韋,笑道:“吾有玉郎、阿韋,孟德便是真的設伏,其帳下誰可與比?他又焉能奈我何?”
就此定下。
從合鄉到曹操相約的地點,距離不遠,五六十里地,快馬的話,半日可到。當下,荀貞回書曹操,答應了他的請求,約定明天下午相見,見面時,雙方都只帶百騎相從。
荀貞的回書在當天晚上,被送到了曹操的手中。
曹操看罷,笑對夏侯惇等人說道:“我去書貞之,約他相見時,卿等皆以為貞之必不會應,如何?是不是如我所料,他應了我的此約?貞之與我,知交者也,非卿等可知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