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支在肥城北邊的郡治盧縣,青壯婦孺計約五六萬眾,能戰者兩萬余,精卒萬余。
一支在肥城南邊的蛇丘等縣,眾三四萬,能戰者萬余,精卒兩三千。
樂進、趙云兩部所屯駐的肥城,正處在這兩股黃巾的中間。
荀濮等到了樂進營中,與樂進、趙云相見,把荀貞的軍令示與他兩人觀看。
荀貞亦已有軍令傳給樂進、趙云。
當晚,荀濮等休息了一夜。
翌日,樂進召集主將,展開軍議,商量消滅濟北黃巾此戰,具體該怎么打為好。
荀濮、張飛、孫康以外,潘璋、何儀、太史慈、蘇則、蘇正、馮鞏等樂進、趙云部中的將校皆在座。
何儀說道:“現濟北境內,有黃巾兩股。如果先打蛇丘黃巾的話,盧縣鄰青州,見蛇丘黃巾潰敗,很有可能會逃竄遁入青州。在下淺見,宜先攻盧縣黃巾。”
蘇正說道:“盧縣在北,蛇丘在南。盧縣的黃巾兵眾,不易速戰速勝,若是當我軍攻盧縣黃巾,與彼僵持的時候,蛇丘黃巾趁隙來襲我軍的后陣,我軍恐將不利。蛇丘黃巾兵少,比較好打,不如先攻蛇丘黃巾。”
兩種意見,各有人支持,爭執不斷。
一人攘臂冷笑,說道:“若諸公者,坐而漫談,云天霧地,便是說上個三日三夜,怕也無有結果,終究事無所成!濟北黃巾雖然不少,但是多為婦孺老弱,其中的能戰者不過兩三萬,稱得上敢戰的老卒僅有萬余。公等如果畏懼怯懦,末將敢請獨自出擊!”
眾人看去,是先登校尉潘璋。
潘璋性本粗猛,投荀軍從荀貞以來,初為荀貞中軍的帳下吏,頗得荀貞信用,后來逐漸升遷,又日常與一幫悍將為伍,性子越發驕奢,雖是當著樂進、趙云的面,也敢這么說話。
樂進沒有怪罪他,說道:“眾議所以不決者,不是因為怯懦。而是因為如先滅蛇丘黃巾,盧縣黃巾或會逃竄;而如先滅盧縣黃巾,蛇丘黃巾或會擊我之背。”
許顯出兵前,荀貞就囑咐他,勿以殺傷為要,須以俘獲為重,以充實徐州的民力,前數日荀貞要他等荀濮等兵馬到后,即剿滅濟北黃巾的命令中,又重提此點,許顯故有此慮,慮如擊蛇丘,盧縣黃巾恐逃;如擊盧縣,又憂蛇丘擊其陣后。
潘璋說道:“此有何難,我有一策,輕松可解!”
許顯問道:“先登有何良策?”
先登是先登校尉的簡稱,潘璋現任先登校尉的軍職。
潘璋說道:“蛇丘黃巾賊少,可先擊之。”
許顯說道:“若被盧縣黃巾因此逃掉,如之奈何?”
潘璋說道:“璋請引精卒兩千,急襲荏縣。盧縣西鄰大河,盧縣的黃巾唯能北竄青州,由盧縣而至青州,必經荏縣。璋扼其逃竄之路,使其不得北逃。同時將軍與趙將軍率領諸君各部,急攻蛇丘,將軍等以眾擊寡,破蛇丘易。等攻克蛇丘,消滅了蛇丘黃巾,轉而北上,再擊盧縣黃巾。璋阻其前,將軍擊於后,勝如反掌!何憂其得遁?”
許顯沉吟說道:“先登此誠良策。只是兩千精卒太少,恐不足打下荏縣。我分你步騎五千。”
潘璋笑道:“我大軍屯駐肥城,盧、荏黃巾聞風喪膽,末將以兩千取荏縣,已是嫌多,何用將軍再給璋增兵五千!”
許顯性子謹慎,盡管被潘璋拒絕,到底還是給他添了一千人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