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侯淵因此閉城不出。
……
亢父城外。
且說這日,在接到荀貞的檄令后,許顯、陳褒、劉備等然忽舉旗出營,列陣進攻。
夏侯惇登城御敵。
戰了半日,許顯鳴金撤兵。
歇了一天。
第二天,許顯、陳褒、劉備又各領兵出營,分攻亢父三面。仍是戰了半日撤回。
如是反復,攻城三次。
這天許顯依舊撤兵。
夏侯惇部將說道:“五日之間,許顯攻城三次,次次皆是半日即還。這應是在試探我城防的虛實,在找我城防的弱點,至多三四日內,待他找到了我城的易攻之處,想必就會大舉攻犯!將軍應當立即遣使前往乘氏,請主公派遣援兵,以備鏖戰。”
夏侯惇便遣使前乘氏請援。
使者才去未歸,次日下午,突然接報,卻是許顯兵繞過亢父,殺到了巨野城下。
夏侯惇這才明了,攻半日,歇一日,乃是許顯的惑敵之計,是為了順利地繞過亢父,以免被夏侯惇發現,出城攔截。
此計不是許顯想出,而是郭嘉的謀略。
謀略得成,輕松地繞過巨野,使得夏侯惇沒能攔截。
郭嘉說道:“巨野縣向西南行,百里即到乘氏。將軍奇兵至此,曹營震動,曹東郡必遣軍來戰。將軍兵少,如堂堂之陣,非曹軍敵手。當前之計,宜游擊巨野左近,亂其民心。曹東郡援兵到了,將軍勿戰。其勢如眾,將軍北上避入東平;其若欲回,將軍擾襲其后。如此,明公攻山陽之策可以成矣!”
許顯以為然,悉從其計。
正如郭嘉所料,許顯到巨野附近沒兩天,曹操果遣部將領部來斗。
許顯不與爭鋒,自往北去;等到曹部的將校準備回撤乘氏,許顯追擊騷擾。
曹部的將校戰不得,退不得,與許顯部糾纏於巨野、金鄉。
夏侯惇限於劉備、陳褒等猶駐兵城外,擔憂如果出兵從后包抄許顯,亢父或會失陷,因此不敢出城,困守而已。
谷城、范縣、歷城、亢父等地的軍報絡繹送到合鄉。
荀貞一一看過,整個兗北、兗中戰場的形勢盡在腦中了,頗是喜悅,對戲志才、荀攸等說道:“一如志才妙計,曹兵果進退失據。東郡之兵不得回助乘氏;乘氏之兵,被分於巨野。此我取山陽之時也!”
傳令三軍,偃旗息鼓,拔營出寨,過水向西,分兵兩路,一攻高平,一攻湖陸。
高平、湖陸二縣是山陽郡最東的兩縣。
兗州諸郡,皆地狹人稠,由從兩縣西去,百余里便是山陽郡治昌邑,其間幾無險可守。
山陽太守袁遺聞訊,震恐失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