蔣奇引數騎,窺望縣北的徐州兵營,只見營壘高聳,鼓角隱聞,一派殺伐之氣外露而出。
蔣奇亦懼樂進威名,不敢與戰,遂亦扎營,屯於城南。
兩軍相對,連日無有戰事。
蔣奇起疑,心道:“樂文謙剽勇敢戰,今駐兵城北,卻數日不出,是何故也?莫非有詐?”
遣斥候打探軍情。
斥候上午出營,下午歸來,稟報蔣奇,說道:“樂營內外刁斗森嚴,邏騎來往,小人等不得近前。中午時候,見有數十騎、數百步兵從北邊而來,入其營中了。”
接連打探三四日,日日見有兵馬入樂營,所打旗幟各不相同,然旗上所書,俱是樂進帳下的各將之姓。
蔣奇恍然大悟,自以為看懂了樂進為何不打范縣的緣由。
他與部下將校說道:“無怪樂文謙不攻范縣,也不攻我營,原來是在收攏散在兗北的各營兵馬。之前他兵少時,咱們被他唬住,未能及時進攻,而今他兵馬漸多,不可襲矣!我等緊守營壘,與城中呼應,候他攻城,然后再戰罷!”
軍中的諸將校俱皆遵令。
……
范縣東北方向,二百多里外。
歷城。
因為歷城新得,恐怕生亂,故而趙云接到荀貞檄令后,沒有親自帶兵去騷擾東郡,而是自己坐鎮城中,只遣了部將引兵出城,渡濟水,至數十里外的黃河東岸,擾襲東郡縣、鄉。
這日,一人從平原郡來,自稱是幽州人,名叫鄭隆,求見趙云。
趙云召他來見。
鄭隆年約三旬,奉書一封,是兵屯平原郡的田楷所寫。
趙云不去接信,問鄭隆,說道:“汝主信中言何?”
鄭隆說道:“將軍一戰進克歷城,威震青、兗,吾主敬重將軍,愿以濟南相上表拜將軍。請與將軍訂盟,共襲東郡。”
歷城隸屬濟南國。
趙云聽了,當即作色,斥責說道:“汝主何人?竟私相授官?云雖鄙士,不敢受也!”
命令左右將鄭隆趕走。
在座的一個趙云部將校說道:“袁本初擊破公孫伯圭,田楷今在平原郡,形同孤軍,料他而今,必然惶恐不安,雖然他私相授官,當真是昏了頭了,但主公有檄令在此,教將軍襲擾東郡,將軍何妨虛與委蛇,誘田楷共攻東郡?”
趙云顧問徐卓,問道:“中郎以為何如?”
徐卓笑道:“如換是卓,亦逐鄭隆。”
那部將問道:“為何?”
徐卓說道:“公孫瓚昔時求與明公和孫侯結盟,明公、孫侯皆不與理會。今田楷,是公孫瓚的部將,向趙將軍求盟,將軍若應之,豈不違明公之意?且公孫瓚兵敗,田楷日暮途窮,走投無路,思欲得外援相助,故乃遣使來盟,以其殘兵,自保不暇,如何還能出兵從我攻東郡?”
趙云笑與那部將說道:“此正我所以逐鄭隆!”
……
東郡是曹操根本,絕對不容有失。
在接到趙云部沿河騷擾的軍報后,曹操馬上給屯駐在聊城的夏侯淵去了一封密信,令他謹守邊界,不得擅戰,務要保東郡無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