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遺感慨伊興等人的豪氣壯烈,遂把郡兵分出千人,留與他們,自率余部,於當夜潛出昌邑,徑奔濟陰西邊百里外的濟陰郡乘氏縣去。
屯駐在乘氏的曹操聞訊,大驚失色。
陳宮、程立等人也是面面相覷。
待到袁遺來至,曹操出寨相迎,把手還入營中。
考慮到與荀貞的兗州此戰,大約終是還要借依袁紹之力,曹操忍住了責備袁遺的沖動,殷勤地問過他路上辛苦罷了,遂徐徐說道:“我正欲遣曹純、滿寵等,往昌邑援助於卿,不意卿已至我營!而今昌邑狀況如何?山陽郡情形何如?徐州兵已至何處?”
袁遺說道:“我是夤夜出的城,昌邑縣人并不知曉。我出城時,高平、湖陸尚未被徐州攻陷。”又道,“郡主簿劉巍等,現領郡兵千人,布防於濟水、金鄉山各地,料應可稍阻荀鎮東。”
曹操細問劉巍等人的情況。
袁遺如此這般,一五一十地把劉巍等人請戰的事情說與曹操。
曹操聽罷,悵然若失,顧與陳宮、程立等人說道:“惜哉!早不識劉、伊諸君!”
時近傍晚,曹操設宴,給袁遺接風洗塵。
酒宴過了。
等袁遺離開,陳宮對曹操說道:“明公,昌邑距乘氏,僅百里而已!中無險阻,一馬平川。昌邑如失,則乘氏不安;而乘氏以東,百余里便是東郡!一旦被荀鎮東攻破昌邑,進兵到我乘氏,我兗州就會有全境失陷之虞!
“昌邑不可不守!明公宜增兵與袁伯業,令他返回昌邑駐守!”
曹操心道:“袁遺聞風而遁,肝膽已喪,心無斗志,我縱下令,估計他也不會聽從!”一邊盤算該另遣何人去守昌邑,一邊使帳下吏去袁遺住處,窺其行為。
不多時,帳下吏回來稟報:“袁府君方挑燈夜讀。”
這個回報完全出乎了曹操的意料。
他驚愕良久,再一次地悵然若失,慨嘆說道:“長大而能勤學者,惟吾與袁伯業耳。”
話入陳宮耳中。
案上的燭火下,陳宮品咂良久,亦覺不出曹操是在贊袁遺,抑或是在諷袁遺。
……
方與城下。
這天上午,伊興、張希帶著郡兵四百,以及臨時招募的壯士千余人,奔援而到。
城門打開,縣中的縣尉出來迎接。
伊興、張希問了,這才知道,方與縣令與袁遺一般無二,也已棄城而逃。
伊興怒不可遏,拔劍斫樹,怒道:“壞國家事者,悉此輩也!”
張希也憤恨難平,不知是斥那逃走的方與縣令,又或借題發作,是在責罵袁遺,憤慨地說道:“平日居縣,錦衣玉食,所衣所食,悉我本地民膏!一朝有外敵侵犯,卻就足底抹油,溜之大吉!可恨,可恨!”
二人卻也無法,共與縣尉入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