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奉令來尋楊章的騎士,僅是個勇悍的兵卒罷了,聽不出來楊章話中皮里陽秋的含義。
李乾等奉曹操之令,在乘氏屯駐已然頗久,屯駐期間,除了時常問乘氏縣的縣令索要糧餉、酒肉之外,對地方上的治安則是半點不管。大野澤的西南頭,離乘氏僅四十來里地,然而李乾等對澤中的賊寇卻是視若無睹,任其擄掠鄉、邑。
楊章聞同鄉的士人說過此事,自就難免會對李乾等小有微詞。
楊章這是不理解曹操的苦處。曹操怎會不知大野澤的賊寇,是濟陰的一個禍害?曹操不是無情無義的人,對百姓,他也是很懷憐憫的。只是,曹操剛出任兗州刺史,根基尚且未穩,為了不引起吳資的警惕和敵視,故而,他才交代李乾,不許摻和濟陰郡內部的軍、政各項事宜。
那騎士答道:“是。”
楊章問道:“劉校尉、史司馬遣你來,是為何事?”
“劉校尉、史司馬遣小人偷渡濟水,南下來尋督將,是為看看督將領兵行到何地了。劉校尉請督將,盡量加快進軍的速度,以吸引濟水北岸徐州軍將許顯的視線,從而好方便劉校尉引部渡河。”
“許顯部現在何處?”
“其主力何在,目前不知,但濟水沿岸的渡口,根據我部斥候的偵查,都有徐州的騎兵出沒。”
楊章聽到這里,明白了劉若、史渙為何會要求他加快行軍的速度,心道:“原來是濟水北岸的諸個渡口,皆有徐州的偵騎。劉若、史渙現下可以暫隱匿行蹤,但一旦開始渡河,那么在這種情況下,就勢必會被許顯部的偵騎發現行蹤。
“而許顯部的主力何在,劉若、史渙到現在也還沒有搞清楚。如此一來,就極有可能會出現劉若、史渙正在渡河的功夫,許顯部的徐州兵士突然殺到。半渡而擊,劉若、史渙敗之必矣。”
既清楚了劉若、史渙眼下面臨的困境,楊章遂便說道,“我知道了。你回去告與劉校尉、史司馬,就說我兩天之內,就可抵至昌邑城外。”
那騎士應道:“是。”
向楊章行了個軍中禮,翻身上馬,也不休息,便就馬不停蹄,趕回去復命了。
楊章傳下軍令,命將士加快行進。
行軍至暮,夜宿一晚。
翌日一早,拔營繼行。
路經一亭,亭舍已然敗落,舍內荒草叢生,無有一人。
兩頭狐貍,蹲在頹倒的門扉邊,探頭探腦地朝路上的這支軍馬窺視。
楊章技癢,取出弓矢,搭弓而射,兩支箭,連珠而出。
兩頭狐貍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,瞬間分被二箭刺死。楊章用的弓強,二箭射死了兩狐后,去勢猶勁,刺入了地面。卻是把兩狐的尸體牢牢地定住在了地上。
從在其側的數十騎兵,齊聲叫好。
兩騎馳奔過去,把那箭矢拽起,提了兩狐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