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否繼續用兵,進一步攻取濟陰。
荀貞原是猶豫不決。
有了孫堅的再次主動請求相助,這個難題也就迎刃而解。
不但能夠繼續用兵了,而且甚至連駐扎在廣陵郡的徐榮部,也不需要再調。
戲志才、張昭等人在這件事上的爭執,亦因之停止。
荀貞、孫堅兩部,一在昌邑,一在豫州,合力共擊濟陰,不是簡單地說一句就可以的,需要事先議定作戰的時間和各自作戰的范圍。
在孫暠來前,於此兩點上,孫堅對他已有交代。
孫暠見荀貞接受了孫堅的相助,甚是喜悅,——攻下濟陰對於豫州會有何種意義,孫暠也是清楚的。他說道:“暠來昌邑之前,我叔父已經著手調動兵馬了。此次相助將軍進攻濟陰之戰,我叔父打算任伯符為主將,黃公覆、芮祉為從屬,總計發兵兩千,自薄縣西向,進逼濟陰之郡治定陶;以徐琨為偏師,引兵千余,出蒙縣,脅濟陰之己氏。”
薄縣、蒙縣,都隸屬梁國。
梁國是豫州最北邊的一個郡,西邊與陳留郡接壤,北邊與濟陰郡接壤。
薄縣(曹縣)又在梁國之最北,出薄縣境,不到四十里,就是濟陰郡界,北行而上,百余里即至濟水,而定陶就在濟水的北岸。蒙縣與薄縣接壤,在薄縣的東南邊,從蒙縣向北,也是三四十里,便入濟陰郡,正對著濟陰郡的己氏縣。
濟陰郡共有縣十來個,大部分都在定陶的北邊、濟水的北方;在濟水南邊、東南邊的只有三個縣,即是己氏、單父、成武,這三個縣。三縣之中,己氏距離梁國最近。
荀貞馬上明白了孫堅這個軍事部署的用意。
徐琨現被孫堅表為陳國相,以他率部為偏師,出陳國,到梁國,他的任務必定是看住己氏、單父、成武三縣,使之不妨礙孫策率部兵逼定陶。
至於孫策進擊定陶,他只帶了兩千兵馬,肯定也不是真要進攻定陶的,只能是做個樣子,以此給定陶的濟陰太守吳資和定陶東北邊乘氏的曹軍,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,特別是對吳資,使他不敢出城去援助曹操。
同時,乘氏縣是在濟水的南岸,也就是說,孫策到了定陶縣外頭的濟水對岸以后,隨時可以改變進戰的方向,阻擊定陶出援之余,亦能配合荀貞,襲擊乘氏南邊的側翼。
這個軍事部署,不說十分高明,然在有限的地形、兵力等條件下,換了荀貞,也只有如此安排。說到兵力,孫堅現下能夠使用的機動兵力,確實不多。他打下了河南尹與河內的半郡,都需要兵馬駐守,對呂布,也需要嚴陣以待,能夠所外遣之兵,目前也就四五千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