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貞問道:“陳留如援濟陰,文臺可有牽制之策?”
陳留郡東邊接壤梁國,南邊接壤豫州的陳國,北邊與東郡接壤,東北邊則與濟陰接壤。
張邈雖無出色的軍略之才,但“唇亡齒寒”的道理他不會不知,料等荀貞與曹操在濟陰開戰以后,他就算再是覬覦兗州刺史的位置,再是不愿聽從曹操的調遣,也一定會遣兵支援曹操的。而陳留民多兵多,人多勢眾,一旦馳援曹操,勢會大漲曹軍的聲勢、提振曹軍的士氣。
孫暠答道:“我叔父將親引精卒,屯於扶樂。”
扶樂,是陳國境內與陳留接壤的一個縣,從此縣北上,到陳留的郡治陳留縣只有百余里地,其間無有險隘,并只有一個圉縣為間隔。
荀貞撫摸髭須,頷首說道:“文臺威名遠播,他親屯扶樂,便是不入陳留之地,也能對張孟卓形成震懾,令其必然如臨大敵。如此,他即使有心援定陶、乘氏,肯定也不敢多遣兵馬。”顧與堂中在座的戲志才、荀攸、張昭等人笑道,“此擊濟陰,有文臺助我,勝算已得八成!”
戲志才等人以為然。
荀攸笑道:“方今海內,有威名於天下,可比古之名將帥者,唯明公、孫豫州等數人而已。明公與孫豫州并力攻濟陰,曹東郡縱亦知兵,無能為也!”
荀貞問孫暠,說道:“文臺何時可以出兵?”
孫暠答道:“現在就可出兵。”
兩軍協同作戰,彼此軍中不可無有對方的人,以便做個溝通聯系,孫暠便留在了昌邑,荀貞遣荀敞往赴豫州,去孫堅營中。
荀敞,是從荀貞的諸荀子弟之一,乃是荀貞的族弟,他與荀濮相同,跟從荀貞的時間很久了,中平元年,荀貞起兵的時候,他就追從左右。其人頗有才干,文武兼資,去年劉備得拜蕩寇中郎將,上書荀貞,自言少謀,請荀貞把荀敞任到了他軍中,除為參軍都尉。
荀敞今年快三十歲了,歷經與黃巾、陶謙等等戰爭的鍛煉,說話辦事都很干練,且在荀貞軍中的地位、身份,與孫暠在孫堅軍中的地位、身份相當,是個合適的人選。
夏侯惇放棄亢父,西去乘氏以后,劉備、陳褒入駐了亢父。亢父所屬的任城國、南邊的山陽郡,今已俱為徐州所用,亢父城中,不需要兩員戰將屯戍。荀貞前幾天,剛把劉備及其所部召來昌邑。荀敞從劉備齊來,現在軍中,正可差遣。
荀貞的命令傳到之時,他正在營中,當天就收拾行裝,只帶了十余騎兵隨從,即告別劉備,趕去豫州。
劉備把他送出營門,目送他遠去。
回到了住帳,正趕上帳前戍衛兵卒的輪值,換上了兩個雄壯的甲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