冤句縣令大失所望,說道:“趙寵雖有勇名,然孫策所部足足有兩千戰卒,他只帶了千人,有什么用?”收了從縣寺出去,到城頭觀戰的打算,連連揮手,叫那吏再去打探。
那吏應命,重新趕到外城的城上。
從上望外看,只見冤句城外,南面是如帶的濟水,北邊是孫策的部隊,南邊是趙寵部。
孫策部旌旗飄揚,趙寵部矛槊如林,兩部都是陣型整齊,各有殺氣沖天。
那吏近至縣尉的身邊,問道:“情況怎樣了?”
縣尉說道:“趙司馬方遣軍吏到我城下,邀我共擊孫伯符。”
“那要打么?”
縣尉瞟他了一眼,說道:“我城中守卒只有數百,且多是沒有經過什么訓練的農夫,怎么打?你想打的話,我可以給你兵士三百,你且去戰。”
那吏如何敢去打?訕笑說道:“是府君叫我問的。”看了會兒城下的局勢,雖尚未開戰,也已感到緊張的氣氛,想到如果趙寵戰敗、冤句失陷的話?這吏越來越是不安,忍不住又問縣尉,說道,“萬一趙司馬失利,我城可該如何是好?尉君可有應敵之策?”
縣尉說道:“諺云: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我城中守卒區區幾百人,連四面的城墻都看不過來,我能有什么對策?而下唯一的應敵之策,就是等吳太守遣兵來援。”
“吳太守會遣兵援我么?”
“冤句如果有失,定陶就將后方不穩。吳太守必然會來援救我縣的!”
兗州、豫州這些大州,人文昌盛,郡縣也都富裕,少山川險隘,土地肥沃,離首都洛陽也都不遠,放在太平時代,固是百姓的宜居之地,商賈的云集之所,也是當官的擠破頭,都想有來這里發財的上好之處。
可到了戰亂年間,兗、豫這類州,就反而不如徐、冀、關中,甚至江南諸州了。
原因有二。
一個是沒有什么天險。
再一個,就是因為人口太多而致使的縣邑太多,兗、豫州中的郡,刨除掉汝南這個特例,大多皆面積不大,可縣城卻都很多,彼此間的距離很短,這就造成了戰略縱深的缺失。
山陽之被徐州兵在不長的時間內全境攻克,即是因此;而今,濟陰、陳留,面臨到的,亦時同樣的窘境。
換一個地廣人稀的郡,郡邊上的某個縣城如果被敵人攻陷的話,可能對郡治還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,可陳留、濟陰不行,哪怕是最邊上的縣,離它們的郡治往往也就百十里。
是以,隨便任一個縣出現問題,郡治就都得頭疼,只要有能力,也就都會盡力遣兵援救。
這個縣尉料得挺對。
快到傍晚的時候,一支兵馬從東邊而來。
遠遠觀其旗號,是吳資帳下的司馬臧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