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宮說道:“曹公現部曲三萬余眾,而地僅東郡一隅,只靠東郡是養不了這么多兵的,短時還好,勉強能夠支撐,然時日一長,必然缺糧;到的那時,曹公就只有兩個選擇,要么解散兵士,要么乞糧於冀。他如果乞糧於冀,就形同是袁本初的部將了,從此以后,便只能老實聽從袁本初之令,曹公定不愿意;可如果解散兵士,以三萬之眾,且不足以御徐州,兵士如果再少,東郡亦不得保矣!曹公也定不會選擇這個辦法。這樣一來,為解決這個難題,他就只有反攻兗州一途了。是以,宮斷定,只要明公約他共擊濟陰,曹公必會答應。”
這番分析很有道理。
張邈想了又想,在邊讓、楊俊等的鼎力支持陳宮意見之下,終於做出決定,說道:“那就煩請公臺,先聯絡呂布,再去書孟德,試探此二人之意,他倆若愿響應,我便出兵濟陰!”
陳宮從曹操也好,改投張邈也罷,實是無關個人的好惡,而都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意圖,即能夠於此亂世之中,保住兗州的地方安寧,以免兗士受到的“暴君”的侵害。為了這個意圖,他可以決然地棄曹操而附張邈,自然也可以再聯絡曹操共同出兵。
陳宮痛快地應諾。
當堂寫成了給呂布、曹操的兩封書信。
張邈過目以后,表示認可,就分別遣人給呂布、曹操送去。
……
信到東郡,已是四五日后了。
曹操正在與史渙、丁斐這兩個心腹,秘議一事。
他跪坐席上,捻著胡須,仰著臉,想了片刻,說道:“名為摸金何如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