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成、趙云那邊大敗陳買,把其俘虜。陳買部的青州兵一敗,平原郡的田楷、聊城縣的夏侯淵,聞訊以后,自然不免俱皆失色,果如趙云所料,田楷遂領兵猶疑不進,夏侯淵因見此狀,知道孤木難支,遂也不再率部往歷城進發,干脆折返回去,急呈軍報與曹操。
荀成、趙云乃分兵兩部,一部由荀成帶領,鎮守歷城縣,一部由趙云帶領,趁機攻取濟南郡。
這且不說。
如果說荀成、趙云的軍報,給了荀貞很大的喜悅;荀攸、樂進的軍報,則就使荀貞轉喜為憂,并對高素、馮鞏的陣亡,和那三千潁川子弟的盡失甚為傷痛。
但是各部的援兵還沒有能夠全部到達郯縣,荀貞也只能回書荀攸、樂進,指示他倆,可以暫時放棄令狐、濟陰兩郡,全力守御山陽郡,嚴令他:昌邑縣城絕對不容有失;告訴他倆,援兵大概在十天后可以出發,最多半個月內,即能抵至昌邑縣外。
給荀攸、樂進的命令,遣人急送去昌邑的當日,豫州孫堅的人又送來了一道檄文。
檄文中,孫堅說他已親自提精兵萬余,趕赴潁川,并說目前遭到呂布軍隊進攻的潁川東南部之舞陽、定陵與郾三縣,舞陽縣已為張遼攻陷;郾縣在守將與郾縣令的齊心協力下,依仗地勢,倒是把城守得不錯,呂布將魏越數攻不克;至於由呂布親自攻打的定陵縣,因潁川都尉弘咨的援兵已到,估計短日內應該也不致有失陷之虞,足是可以等到孫堅部援兵到達的。
檄文中,孫堅順道提了一下梁國的戰況。
張邈所遣之陳留兵的偏師在趙寵的率領下,自入梁國以今,一直沒有什么大的進展,特別是在孫策率兵數千援入梁國以后,趙寵及其所部更是寸步難前,當下正與孫策部對壘於寧陵與睢陽間。——睢陽,是梁國的國都,寧陵在睢陽的西邊,與陳留郡接壤。兩縣都在睢水北岸。寧陵、睢陽再往北,不到百里,是梁國的蒙縣、虞縣,虞縣再往北,就是濟陰郡的己氏縣了。
孫堅之所以會在軍報中提及梁國的戰事情況,不但是為了讓荀貞能夠清楚地明了到當前豫州南、西兩個戰場的整體戰局,其實并且也是為了告訴荀貞,叫他放心,陳留的趙寵部是肯定不可能經梁國的境內,進攻濟陰郡的己氏等地,以配合張邈、曹操兩部的。
對孫堅檄文中暗含的此層意思,荀貞當然是能夠看出的。
對孫策的能力,荀貞還是很放心的。趙寵雖不算無名小輩,孫策現下雖亦尚且年輕,軍事經驗或還有欠缺,但其兩人對陣,在敵我兵馬人數相近的背景下,荀貞相信,趙寵斷非是孫策之敵。也就是說,有了孫策在梁國,至少趙寵的這支陳留兵,暫時來講,是沒可能加入到進攻昌邑的戰斗中去了,——己氏向北,過了濟陰郡的單父、成武,總計行程百里,便是昌邑縣,即是說,己氏、單父、成武這三個濟陰郡東南部的縣城,是位處在昌邑縣的正南方的。
唯是對孫堅親自率兵迎戰呂布,荀貞有些小小的擔心。
“飛將”呂布,驍悍無雙,其帳下諸將亦無不并涼猛士,別的不提,只張遼、高順兩將,一個以“機巧”著名於后世,投降曹操后,名列“五子良將”之一;一個剽悍敢斗,以其所部之“陷陣營”,橫行於當今,營中兵士雖僅七百余人,可臨敵交鋒,悉以一當十,幾乎無陣不可摧陷,不管是論呂布本人的勇武,還是張遼、高順等將的能力,都絕非可以小覷之敵。
孫堅能夠頂住呂布的這次大舉進攻么?
對孫堅的擔憂,和對潁川郡父老、舊友們的安危之擔憂,深深地籠罩在了荀貞的心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