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遼暗叫“不好”,心中想道:“孫文臺親自率兵出城追我,我卻不可就此倉皇便退了!如果這樣撤退,被他追上,死無遺類矣!非得先把吊橋燒掉,然后才能再撤!”想到這里,遂就顧望左右諸將,說道,“彼孫文臺也!速把吊橋燒毀,務必不可放他過之!”
——這吊橋,方才是張遼遣兵去奪,這會兒攻守形勢變易,卻就變成了張遼派兵去燒。
張遼命令下達之后,即有軍吏帶著數十兵士,取那燃火之物,趕去燒橋。張遼自帶主力,開始向后撤退。撤未及遠,聽到有人大叫:“橋沒了!”張遼急忙回顧,看到出城的那支孫堅部隊中的騎兵,奔速極快,竟是已到橋邊,那馬上的騎士們紛紛射箭,把去燒橋的遼兵射散。奉令燒橋的那個軍吏,知道這橋能否燒掉,事關重大,倒是悍不畏死,舉刀砍殺了幾個逃竄的部卒,逼迫余下的兵卒繼續往橋上堆放易燃物,試圖點火燒之。
眼瞧著那火苗已起,張遼的一口氣還沒松下,就在此時,聞左右又有人高叫:“將軍快看!”
張遼看去,原來是先前去阻截他那千人別部的祖茂所部,——張遼直至此時,還不知這支堅騎的主將是祖茂,卻不必多說,只說原來是祖茂見孫堅親率兵出城,遂便舍了那遼部的千人別部,趕來相助孫堅奪橋。頓時間,孫堅部、祖茂部里應外合,將張遼留下燒橋的部隊殺了個人仰馬翻,那帶隊的軍吏舞刀死戰,終是非祖茂對手,被祖茂催騎趕到,挺矛刺死。這軍吏一死,殘存的燒橋的兵士皆無斗志,或跪地而降,或慌不擇路的四處逃竄去了。
吊橋於是被孫堅部奪下。
孫堅拍馬前沖,祖茂緊隨其側,兩千多的步騎在后,穿越吊橋,朝張遼這邊銜尾追來。
同一時間,城頭上鼓聲大作,乃是程普等留守諸將分別在城墻各段,親自擊鼓,為孫堅、祖茂助威,并大射箭,箭矢蔽空,又把小型的投石車悉數用起,朝城外投石。
護城河東側的張遼部隊,本就軍心已亂,在箭雨、碎石的打擊下,越發混亂。
張遼卻是不愧善戰之名將,越是在這種危機的時刻,他反而越是鎮靜了下來,他與身邊諸將說道:“吊橋已失,孫文臺江東猛虎也,今其親引兵追我,我軍不可就這樣撤退,須得留下一部兵馬斷后才可!不然,如被孫文臺追上,我等死無葬身之地!必須要一邊留兵阻擊,一邊撤退,如此方可。”問左右,說道,“誰愿為我負此阻擊斷后之任?”
他那個族人小將接口,說道:“末將愿為將軍斷后!”
這留下狙擊的任務是非常危險,九死一生的,看著這小將年輕的面孔,張遼心中遲疑,說道:“你怕是不行,你……。”
張遼話未說完,這小將卻是立功心切,哪里像張遼想的這么周全?他精神甚是亢奮,大聲說道:“將軍,敢請就把此任交給末將吧!末將必能完成任務,護得將軍及我主力安然歸營!”
這個小將是張遼的族人,帶兵這回事兒,不能論親疏遠近,不能只把容易立功的任務交給自己的心愛之人,卻把危險的任務不肯給之,否則的話,必會造成軍心動搖,難以服眾的結果。
因是,這小將既然再三要求,張遼縱是不舍送他入險,也無可奈何了,只得暗嘆一聲,心道:“罷了。”說道,“好,就由你來負此任!”取下自己馬鞍邊的強弓和短戟,悉數給了這小將,說道,“你如斷后成功,我必會向君侯為你請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