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策說道:“那我明天就傳檄河內,調河內之兵即刻回來。讓他們先去潁川,看看能不能把張遼部擋住,如果不能,就從潁川直接去召陵,與程公合兵一處,抵御呂布。”
吳景問道:“那平輿這邊呢?是不是也明天就傳檄,請李通、荀愔率兵過來相助?”
孫策說道:“平輿這邊,卻不需李通、荀愔過來相助。”
吳景等人不解孫策之意,吳景問道:“孫郎,你這話是何意啊?”
孫策目視諸人,說道:“現在咱們面對的局勢是北邊有張邈,西南邊有呂布,南邊極有可能袁術的部隊很快就到,可以說是三面受敵,而平輿、召陵和陳國、梁國這塊地方,不過才南北三百里里,東西百余里罷了,於如此狹窄的一塊范圍之內,只靠單純的守御,那是絕對擋不住這三路敵兵的聯合進攻的,所以剛才公等說,守御召陵、平輿以解眼前之危,這個辦法,我以為不可以采取,——守召陵固然是應當的,但守平輿卻不行。”
吳景等人更是不解其意了,吳景問道:“不守平輿?孫郎你這是什么意思?退入陳、梁么?”
孫策說道:“那當然是更不可以的。”
他顧盼諸人,神色堅毅,說道:“我意已決,我要盡起平輿精卒,南下襲攻褒信!”
褒信,如前文所述,是呂布的大本營。呂布的家眷和他帳下諸將,以及許多兵士的家眷,現在都在褒信。孫堅之前在郾縣和呂布交戰的時候,為動搖呂布的軍心,便曾用“褒信已被堅軍打下”來做謠言。卻那孫策雖然不知孫堅在郾縣用過的這個計,但真是虎父無犬子,父子二人想到一起去了,都看到了“褒信是呂布的最大弱點”這一點。
可是孫策的這個意見說出來之后,吳景、朱治等人,卻是無不神色大變,俱皆吃驚。
吳景大驚說道:“孫郎,襲攻褒信?這、這、這太危險了!”
孫策說道:“只憑我一路兵馬攻襲褒信,或許難下,然就像公適才所言,李通、荀愔部,現駐汝陰,如果得到了他們的相助,褒信,我想還是能夠打下的!只要褒信能夠打下,等於說是咱們端了呂布的老巢。呂布聞得褒信被咱們攻克,他一定會舍棄召陵,急來奪回褒信的。這樣,不僅召陵之圍,自然就解,而且在他回兵向褒信的路上,我軍又可以設伏,想辦法打他一次,只要能再次把他打敗,那么這次我汝南之危,也就解了一半了。
“至於汝南之危的另一半,那當然就是袁術了。袁術從南陽出兵,畢竟褒信一帶,我軍若是能夠趕在袁術的兵馬進入汝南南部之前,先把褒信打下,那么憑借褒信,也就可以把袁公路的兵馬擋住。如此,我整個汝南北部的危險就就都可以解掉了。”
細細想來,孫策的這番分析,倒是十分有理,可是他這個計策,的確是相當危險。
吳景說道:“孫郎,話說來雖然是這樣講,但你的這個計策要是不能成,褒信如果打不下,那么咱們只怕就會是后撤無路,就連平輿,召陵也都要丟掉了啊!”
孫策年輕英俊的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,他雙眼明亮,語氣堅決,說道:“臨此險境,當行險計!”顧看堂上諸人,問道,“舍此計之外,公等可還有其它解我此次汝南之危的良策么?”
諸人都無其他的辦法。
“既然如此,公等可愿用我此計,險中求勝?”
吳景等人沉吟未言,孫河率先起身,說道:“河愿為明公先驅,為明公拔克褒信!”
吳景等人猶且遲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