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換而言之,亦即,他們兩個人是不能齊心協力的;而反過來看咱們這邊,我的兵馬雖然不是很多,然我此次去援豫州,乃是奉明公之令,孫伯符是明公的弟子,他對我卻一定會是非常的信任,這也就是說,咱們與孫伯符所部則一定會是精誠團結、齊心協力的。
“彼不和,而我軍上下同心,這樣,就算現在呂奉先僥幸占得一點上風,最終的勝利,我相信,仍然是會屬於我們的!并且你們忘了么?在汝陰那里,可是還有李通和他的部隊駐扎的!李通的部曲雖也不是很多,但貴在熟悉汝南之人情、地理,我相信,他將會大有助於我也。”
卻說這劉備,果然不愧是一時之梟雄,雖然在荀貞的賬下蟄伏已久,可他的眼光見識,卻都還是比較超乎於常人之上,比較能看到問題的根本的。就像荀彧一樣,他一眼就看出了呂布和袁術之間的最大問題,即他們兩人的不和,那么他兩人的不和必就會造成呂、袁內部的危機,而這個危機,在關鍵時刻,就將會是致命的危機。比起孫文太戰死這種明面上的豫州方面的危機,其實是更加嚴重的。——事實上,也正是基於這個考慮,劉備才敢去求見荀貞,請求由他率兵去援豫州;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,他當然是不會向荀貞提出這個請求的。
聽完劉備的分析,卓膺等人無不佩服。
孫敏連連點頭。
劉備笑著問他,說道:“孫君,你以為我所言如何?”
孫敏說道:“將軍遠見卓識、剖析人心、明辨事理,非是下吏可比。明公所言,下吏以為然!”
“君等就安安心心的跟著我,去豫州立功罷!”
眾人的情緒相當振奮,異口同聲,說道:“末將(下吏)等愿為明公效死!”
劉備揮了揮手,笑道:“夜色漸深,你們都早點各自回帳休息,明天一早,就命令你們各部的兵馬做好拔營之準備,等到明公撥給我的兵馬到位以后,咱們爭取最晚后天,就馳援豫州”。
卓膺等人,齊齊應道:“喏!”
等到卓膺等人俱皆離開之后,劉備回到帳中。
帳中空空落落的沒有別人,只有他一個。
案上的燭火閃爍著明滅不定的光芒,劉備坐在案前,盡管失落仍存,但也仍然是十分的欣喜和激動,竟是毫無困意。他以手支頰,出神想道:“此去豫州,如果我能順利地把孫伯符救下,擊敗呂奉先及袁公路,則不但可以就此立下偌大的軍功,想我劉備之名,也定能傳遍豫州、南陽!而且,我這番大功只要能夠立下,明公不管怎么說,也得獎賞我一下吧?到那個時候,我也不要別的獎賞。我只希望明公能夠把我留在豫州,助孫伯符一臂之力,便則足矣!”
劉備請求出援豫州,一則是因有打敗呂布的把握,二來,正就是因為他期望能夠通過此戰之勝,而留在豫州。
那么,他能否如愿以償,留在豫州?
在他想來,這是極有可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