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趙云既敗濟南兵,如果往與荀成合,由北擊我東郡,以惑夏侯等將,值此之際,鎮東若再遣派精卒,間道襲我郡東,則東郡危哉!明公,不可不慮也!”
曹操聽了,略作沉吟,暫沒有表態。問程立,說道:“程公,你為何會這么想?”
程立說道:“明公,我軍從亢父撤至昌邑,雖不能說是敗兵,然士氣亦不高也,而鎮東部已解亢父之圍,又敗張孟卓於道,士氣卻是不低,常理計之,理應即刻攻城才是。
“可他現在卻圍城多日,一直圍而不攻,非但如此,且還不斷的用攻心之計,又給明公射箭術,盡搞這些沒有多大必要的事情,怎么看,他怎么像是在拖延時間。
“那他如果是在拖延時間,其目的何在?立之愚見,那他唯一的目的,就是趁機去打東郡。明公而下不在東郡,若其兩路夾攻,那是很可能,會把東郡打下來的。”
曹操好一會兒沒說話,末了,帳內無有旁人,遂對程立說說道:“不瞞程公,我實也有此憂。”
程立說道:“明公,你也有這個擔心?”
曹操下到帳中,步到程立身邊,說道:“我昨天就有這個擔憂了。”盡管帳中沒有別人,他還是放低了聲音,與程立說道,“我這幾天登城觀之,發現貞之所部,尤其是其城南和城西營中,中午、晚上造飯而生的煙氣,好像是比前些天少了許多。”
程立說道:“明公的意思是說,他確實是分兵去打東郡了?”
曹操說道:“不能排除這個可能。”
程立皺緊眉頭,捻著胡子,想了又想,說道:“明公,東郡是斷然不能有失的,不管荀鎮東是不是真的去打東郡了,哪怕是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,我軍都不能在昌邑枯坐死守了,以立之見,當及早返回東郡!”
曹操說道:“可是好不容易借呂布攻潁川、并李進、萬潛內應的機會,我軍收復了濟陰、山陽兩郡。若此時撤回東郡,豈非前功盡棄?并且前時不是已得確鑿情報,孫文臺的確戰死,這個形勢對咱們也是極其有利的,若就這么從昌邑撤走,程公,我委實不太甘心!”
程立說道:“明公,甘不甘心都得撤了,就算山陽、濟陰兩郡得而復失,但只要兗州的士心、民心不在他荀鎮東,——而從萬潛、陳宮、李進等兗士、豪強就可看出,鎮東欲得兗州士心之心,至少短日內是不可能的,這樣,那么明公有袁本初相助,就早晚還是能夠再把此兩郡、再把兗州全境都收復回來的!可如果東郡有失,則大事去矣!孰重孰輕,明公請斟酌之。”
曹操踱步帳中,艱難抉擇,到底是深明進退,有遠見卓識,之前荀成、趙云佯攻東郡,他可置之不理,但如果現在荀貞真的把他困在昌邑,而分兵去打東郡,那他卻勢必就不能仍不管不顧了。最終無法,曹操只得接受了程立的建議,便傳下將令,預備棄城西去,撤回東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