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策提出請荀貞同意把劉備留在豫州,表劉備為潁川太守,給他做個抵御袁術、呂布的助手,原因共有兩個。
首先第一個原因是,在他和劉備聯兵圍攻褒信、襲敗高順的前邊這段荀貞那時尚未來至豫州,算是他兩人“獨處”的時間里,劉備通過自己的寬仁、智勇,當然,還有不動聲色地借“恭謹”的態度而表現出來的對孫策的小小馬屁之類,博得了孫策的極大好感。
——要說起來,劉備這個人的人格魅力的確高,像劉備這種特征的,荀貞其實在前世的時候,也有遇到過類似之人,天然地就給人以一種親和之感,能夠讓人對他不自覺地降低警惕,不自由主地就會挺喜歡這人,這種人氣量大,不會隨隨便便地生氣,并且說話辦事的時候,都一副為對方考慮的樣子,試問之,這樣的人,如何能不得人好感?就連荀貞,明知劉備是個不為人下的人,對他也生不起討厭之情,況乎孫策再是能征善戰,再是英姿天縱,畢竟才是個年方弱冠的年輕人,碰到劉備此類的“忠厚長者”,自就更是不免很快就被他吸引住了。
這是一個緣故。
第二個原因,也是最主要的緣故,即這次保衛豫州之戰,孫策雖是打敗了呂布,解了平輿之危,甚至於此次戰中,還順勢把汝水南岸也給收復回來了,看起來好像是比孫堅做得還好,但孫策卻清楚地明白,他與其父孫堅是沒法比的,他到底年輕,威望不足,面對當下南邊袁術、呂布很可能於不久后就會反攻汝南、潁川,以及北邊還有張邈這個敵人,并及他還想要把河內的失地給打回來的這個目前豫州之整體形勢,只靠他自己顯然是不行的,又要御敵、又要重復失地、又要穩固州內,他萬難做到,換言之,比起以前的任何一個時候,現在的豫州,亦即現在歸他統帶的這個身在豫州的江東軍事集團,都更需要徐州、需要荀貞的大力扶助,那為得到荀貞的扶助,也是為借荀貞的威名震懾周邊及州內,唯一的辦法,當然就是請求荀貞遣一親信部下留在豫州任官,而且最好的是,此人便就任官於荀貞的家鄉潁川郡。
出於這兩個考慮,所以,孫策向荀貞提出了把劉備留下來的這個請求。——事實上,這個請求是公仇稱建議孫策的,孫策從善如流,認可、接受了公仇稱的此個建議,因遂有此時之請。
對於孫策提出這個請求的原因,荀貞也是心知肚明,非常了然的。
就算孫策沒有這個請求,荀貞其實也已有意留些人在豫州了,倒非是為“趁火打劫”,完全是因為豫州對徐州來講,實在太重要了,而要想保住潁川、保住汝南、保住豫州,那么他就只有,也必須留下一些部屬,屯駐於此,既是向外界表明一種態度,同時也是用自己的威望來幫助孫策,彈壓州內、穩固州內,是以,對孫策的這個請求,荀貞并無拒絕之意。
唯是荀貞沒有想到的是,孫策會請求他留下劉備。
他本來派駐豫州的兩個人選是韓暨和陳褒。
這時聽了孫策留下劉備的請求,荀貞心道:“今我救潁川,兵入境中,士紳、父老迎者如堵,論以名望,於今之際,縱二袁到潁川,我亦足可抗之,玄德雖善獲人喜,留為潁川太守,吾無憂也。”
卻那潁川是荀氏的家鄉,荀氏在潁川本來就是一個頭等的名族,與陽翟等縣的名族大姓不少都有姻親,又就荀貞自己來說,其妻陳芷是長社第一右姓陳家之女,潁川其余諸縣士族則多有子弟在其帳下為吏,他可以說是在當地既有家族的名望,復有本人的德望,誠如他之所思,即便是袁紹、袁術兩人到了潁川,他二人在潁川的威望現在可能還比不上荀貞,如此,任劉備為潁川太守,荀貞當然是“無憂”的。想及此,荀貞就不作拒絕,當場便即應允。
在孫策向荀貞提出這個請求前,他已經私下里與劉備通過氣,征求過劉備的意見了,劉備因不知荀貞心意,當時不置可否,沒有回絕,也沒有允可,但其內心中,對此卻當然是千肯萬肯的,終於此刻,聽到了荀貞的答復,同意他來當潁川太守,一塊石頭落地,他喜出望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