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是,“先打沙羨,再打夏口”,這是陳宮早就獻給呂布的攻夏口之策,呂布也是已同意的了。
陳宮說道:“君侯,現今我軍舟師已成;又日前聞報,劉表兩路出兵,一路攻張勛、樂就,一路以蒯越率部自章陵攻宛,雖說劉表定是不能打下宛縣的,然恐夜長夢多,是以在下愚見,君侯不如現就發兵,攻取沙羨!沙羨既克,夏口不足慮也。”
連日得十余股賊寇來投,呂布這時正滿足之時,聞了陳宮之言,不作遲疑,當即允可。
西陵在長江以北,沙羨在長江東南,從西陵到沙羨,要先渡過長江。
江面上而下雖有黃祖的舟師巡弋,然從西陵到蘄春,江夏長江北段、西北段的江段不短,有二三百里,黃祖的舟師自是不能扼守全線的。
就按也是陳宮此前獻上的進戰方略,呂布部署下去。
由水軍諸將,沿江水而下到沙羨城西,阻擋夏口方面的水師援軍,他親率步騎主力,擇渡口渡江,從沙羨縣城的東面進攻其城。
張遼、高順等將和投附的水賊賊首們皆無異議。
這天,呂布所部三軍齊發,數百船只沿江水而下,他自己率領步騎人馬萬余,經由西陵、蘄春間的邾縣界內的一處渡口,渡過了長江,隨之轉往西南方向的沙羨縣城去。
水陸兩軍,大張旗鼓,聲勢頗為浩蕩。
消息很快傳入沙羨城中。
黃祖急與蔡瑁商議,說道:“呂賊水陸兩路,犯我沙羨,敢問軍師,以為我軍何以應對為是?”
蔡瑁自有主意,說道:“前陳君文長奉鎮東令來我襄陽,議論盟約,其已還徐,盟約已定。呂賊今既來侵,可即刻飛請明公書鎮東,請九江遣兵來援,攻西陵了。呂賊雖悍,你我敗之不易,守城綽綽有余,只要你我保住沙羨不失,候九江兵至,襲其西陵,呂賊聞之,肯定就會軍無斗志,不得不撤兵而還,如此沙羨之圍,便可解矣!
“不但沙羨之圍可解,你我還可趁機易起兵,與九江徐州兵聯手攻西陵。現下明公兩路攻宛,袁本初必是無力支援呂賊,你我與九江合力攻之,何愁西陵不下?江夏全郡就此可以收復了!”
黃祖聽了大喜,便就他聽了蔡瑁此策。
卻那漢家規制,二千石不得擅自出境,況乎江夏屬於荊州,九江屬於揚州,或言之是屬於徐州?而荀貞和劉表現下又只是盟友的關系,并非上下級的關系,所以要想請九江派兵,越界來助,非得劉表作為地主,親自向荀貞傳書請求才合情合理,名正言順。
蔡瑁、黃祖當日飛檄急報。
數日后,劉表遣吏,帶求援的傳書,晝夜兼馳,奔往徐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