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十余人的確是在商量要不要投降荀貞,或者說是要不要投降城外的徐州兵。
適才已經有人說了投降的理由,亦正是管亥身邊那軍吏所說到的軍中謠言,荀貞現在也在讀太平經,此外,更重要的是,徐州兵那里有糧,所以不如降之。
——齊國等地的黃巾降卒,荀成留下了些,這兩天攻夷安縣前和攻城之后,他都會叫這些黃巾降卒向城內喊話,把對黃巾降卒種種的安撫,悉數告知城中。
眾人中,也有遲疑的。
就有一人說道:“我聽說荀貞之最先是靠打潁川黃巾而起的家,前兩年,他又打兗州黃巾。他怎么可能會去讀太平經?說實話,我對此是不相信的。”
愿意投降的一人說道:“你管他是不是真的在讀太平經?我就問你,徐州是不是有糧?”
“有糧。”
愿意投降的這人說道:“那不就得了?……還有,你剛才說荀貞之前兩年打兗州黃巾,我再問你,兗州黃巾敗給他后,他是怎么對待俘虜的?”
“我聽說,好像是他把俘虜到的兗州黃巾,大多編為了屯田兵,分給田地,讓之在徐州、兗州各郡縣墾田種糧。”
愿意投降的這人一拍手,說道:“對啊,只要有糧,只要他給咱們分田,這不就成了么?他讀不讀太平經,有什么關系?”
邊上的諸人大多附和,都道:“是啊,是啊。”
又一人笑話那遲疑的,說道:“還管他荀貞之有無讀太平經,你大字不識一個,你讀過太平經么?”
聞得此言,眾人哄笑,那遲疑的被弄了個大紅臉,撓頭不語了。
卻是參加黃巾的,并非全都是太平道的信徒,他們的中堅力量肯定是太平道的信徒,可是,也有很多是沒有飯吃,活不下去的貧民,鋌而走險加入到了黃巾的隊伍之中。愿意投降荀貞的那人就不是太平道的信徒,提出異議的那人,實際上也不是一個堅定的太平道信徒。
諸人笑了陣,齊齊把目光投向了那小率。
小率說道:“黑驢說的不錯,管他讀不讀太平經,比起皇甫嵩、朱儁這些屠夫,荀貞之對咱黃巾軍確實還算是仁義,至少他不亂加屠戮,只要投降他,他一概不殺,皆給以安置,就沖這一點,我看咱們就能降。”
眾人稱是。隨即,一人說道:“可就靠咱們,就算是降,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吧?只怕城門還沒打開,就先被大率把咱們給砍了。”
那小率說道:“你傻啊,若是要降,那當然不能只咱幾個!愿降的多了去了,我等分頭聯絡,等說動足夠的人后,咱們再獻城而降。那個時候,就是大率,他又能有什么辦法?”
一人猶豫說道:“大率待我等不薄,我等敗於瑯琊,投到大率帳下以后,大帥對我等并無別樣的對待,有糧給糧,有兵器就給兵器。咱們若是把城獻了,連累大率……”
那小率說道:“咱們獻了城后,便替大率求情。鎮東仁義,想來,不殺咱們,也不會殺大率。”
說來這小率,之所以投到管亥帳下,就是因為他們入寇瑯琊不成,等於說是被徐州兵給打的不得不投奔管亥,可當此生死關頭,他卻是給荀貞說起了好話。
眼往城下瞟去,這小率心道:“那打敗我了的黃遷,我聞他本是冀州黃巾!卻降了鎮東后,現已是瑯琊都尉,手底下兵馬強壯,榮華富貴,俱皆不缺。我若獻城有功,鎮東必定不會虧待於我!……至若大率,大率帳下數十萬部曲,鎮東對他,更是不會虧待。”
管亥對待帳下的部曲,的確大方,因此,這些黃巾兵士雖是后投之人,可在臨降之際,卻不約而同地都想起了他。
……
夷安縣城被圍第四日,荀成帳下的黃巾降卒朝城內和城外近處的黃巾兵營宣告了一條消息。
這消息說的是:趙云率部已經攻下了壯武,正在圍攻即墨,即墨眼看也將不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