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把陳紀送到豫州、徐州的邊界處后,沒有立刻就返回平輿,而是去了沛國的譙縣。
譙縣到底是豫州本來的州治所在,單純作為州治來講,譙縣的確是比平輿更適合。
譙縣位處在沛國的最西邊,北鄰梁國,西距陳國只有四十里,南鄰汝南,與豫州的三個郡接壤,加上沛國,就是四個郡都在此縣的輻射范圍內。
此外,就眼下而言之,如果豫州的州治還在這里,另外還有兩個好處,便是,一則離徐州的州治郯縣近,只有四百里地,二者離兗州的州治昌邑更近,才二百里上下。
所以,孫策在考慮要不要把豫州的州治重新遷回到譙縣來,也所以,送完了陳紀后,他順道便來了趟譙縣,來看一看譙縣本有的州府等建筑,現而今的情況是怎樣的。
此前之所以孫堅把州府放在平輿,主要是因為那時的豫州北邊有兗州這個敵人,南邊有荊州南陽袁術這個敵人,而且他還在河內郡那邊用兵,如此一來,位處在兗、荊、河內之中,與兗、荊、河內的距離都差不多的平輿,從地理位置上看,自就比譙縣更適合他駐兵。
不過現在豫州周邊的形勢已經出現了大的變化。
兗州歸了荀貞,不再是敵人;呂布自撤出汝南南部以后,轉向江夏進斗,袁術已是無力再圖謀汝南,等於是說南北兩邊都已經很安全了。
那么,將州治遷回譙縣,應該就是可行的。
孫策還沒有最終決定,他打算征求一下荀貞的意見。
卻暫不必多說此點。
只說比起平輿,譙縣離郯縣近得多。
便在徐榮出發兩日,渡過淮水,快到東海郡界之時,荀貞給孫策的檄文被送到了譙縣。
孫策展開看罷,起身下令:“還平輿!”又道,“派人先去潁川,請玄德公到平輿與我見面。”
侍立在側的孫策親信軍吏陳寶問道:“明公,請玄德公到平輿?”
“我有要事與他商議。”孫策沒有多說,邁步出堂。
……
青州的州治在齊國臨淄。
東海到臨淄的距離,與到譙縣的距離相近,略遠一點。
孫策接到荀貞檄文的這天下午,身在臨淄州府的荀成也接到了荀貞的檄文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