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譚就策馬去見這個自稱華彥的士人。
行約里許,道邊見有兩三軺車,車邊立著三個士人。
袁譚下馬,文同等人也跟著下馬。
那三個士人迎將上前。
眾人兩下相見。
袁譚觀之,三士為首者四十來歲年紀,長七尺余,頷下長須,狀貌威嚴。
這士人下揖說道:“在下高唐華彥,拜見公子。“
他這話一出口,諸人便即確定,此人一定就是高堂華氏的華彥了。
袁譚心中狐疑,想道:“華歆現在鎮東帳下,甚得重用,這華彥卻來求見我作甚?”還禮說道,“未知先生等在此,勞先生等久候,譚之過也。敢問先生,在此候我,是有什么事么?”
華彥說道:“荀貞之無詔而擅侵我青州之土,復私任趙云為我平原郡守,趙云到郡后,殘暴不已,虐待百姓,郡中士民渴盼袁公來救,如嬰兒之盼父母也。故是聞得公子統兵來討逆賊,仆就趕緊前來迎候,愿為公子效犬馬之勞!為郡中士民除害禁暴!還我平原郎朗乾坤。”
卻原來是投奔袁譚來的。
袁譚更是狐疑,心道:“有華歆這層關系在,不去投荀鎮東,卻為何本來投我?莫非……,此乃趙云之計,欲以他來為細作么?誆騙於我么?”
既存了這層疑惑,不免言辭對答上就會有些敷衍。
華彥看出了袁譚心中的猜疑,卻是苦於無法辯解。
這華彥還真不是
(本章未完,請翻頁)
奉趙云之令來哄騙袁譚的,他是真心誠意想來投靠袁譚的。
那么說了,就像袁譚想的那樣,有華歆在,他為何不通過華歆求仕於荀貞,而卻來投荀貞的敵人袁氏?原因也很簡單,華彥此人,雖然有些名氣,但是品行不好,華歆和他盡管是為同族,然兩人一向交情尋常,所以華歆不肯為他引薦,得不到華歆的引薦,沒法在徐州州府出仕,那么退一步講,能在平原郡當個官也是可以的,且這華彥本來就是平原郡的郡吏,可是趙云到郡以后,發現他和郡中的盜賊竟有勾結,於是就把他革除了。
這下一來,華彥豈會不含恨在心?
於是聽到袁譚的兵馬將至平原之后,他一不做二不休,索性反出平原,來投袁譚。
這些話,華彥沒辦法對袁譚說。
但他也不著急,他相信跟他齊來投袁譚的那兩個士人是能給袁譚解釋清楚的。
華彥好歹也是個名士,華家在平原當地又是右姓,他既然來投,在沒有確定的把握他是趙云派來的奸細前,不好把他趕走,袁譚就把他和跟他一起來的那兩個士人帶在了軍中。
快到傍晚,平原縣界已不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