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猛說道:“這些賊寇在平原郡中殘害百姓,肆虐多年,現在又投袁譚!末將恨未能早點把他們給剿滅掉。”
趙云微微一笑,說道:“你若是早點把他們剿滅掉,哪里還會有今日的好事?”
嚴猛訝然說道:“將軍,什么好事?你是說他們投袁譚么?我今天在城頭看了,前后投袁譚的賊眾,加起來得有千余之眾!袁譚得了這千余賊眾的加入,兵力得到增強,怎么會是好事?”
趙云說道:“袁譚卻也小心,他兵到我城,至今已有數日,攻城也有三日,
(本章未完,請翻頁)
卻都不肯投入主力。他若總是這么不緊不慢地打,我設伏擊之的計策如何得以實現?現有了千余賊寇的往投,也許他就會放開膽子,總攻我城了!我的計策也就能夠得以實現,這不是好事么?”
嚴猛說道:“他如果還這么不緊不慢地打,末將愚見,將軍亦不必擔心。”
“怎么?你有對策么?”
“末將以,可以檄令田太守和秦太守不必再在西平昌一帶設伏,而改往平原城來,與我部內外夾攻,不一樣可以把袁譚部擊敗么?”
趙云搖了搖頭,說道:“不能在這么打。”
“敢問將軍,為何不能?”
“這么打,擊敗袁譚的確是能擊敗他,但要想全殲他,就難了。”
平原縣離冀州太近,袁譚很容易就能逃到冀州,所以必須要他誘入到平原郡的東北地域,才能實現趙云全殲他的打算。
……
派去探查青州援兵狀況的斥候,先后還營。
潛往齊國附近的斥候報稱:齊國境內,不見有荀成調兵來援平原的動靜。
打探東郡敵情的斥候報稱:東郡的徐州兵無有北上跡象,主要是在防備甘陵。
濟南國和樂安國方面,斥候報稱:此兩郡都在調動兵馬,但這兩郡兵馬集結的速度都很慢,估計等他們集合完成,再到平原縣,少說還得七八天的時間。
幾道情報綜合下來,袁譚卻是犯了迷糊。
他把辛毗、華彥等人請來,又把文同、蔣奇等將也召來,將這幾道情報告訴了他們。
文同說道:“公子,東郡的徐州兵無有北上跡象,這點在意料之中;不見荀成調兵來援平原,似乎有點奇怪,不過細細想之,也不奇怪。”
“哦?怎么不奇怪?”
文同答道:“不奇怪的原因兩個,一個是現下青州東部的北海、東萊郡中,有一二十萬的黃巾降卒,荀成可能會有擔憂,如果他調兵來援平原,北海、東萊的黃巾降卒會生亂子;一個是畢竟我部兵馬才四千余,荀成又或許認為,無須他遣兵來援,趙云、田楷、秦干三郡合兵,就能守住平原,因是,他就沒有調兵來援趙云。”
袁譚忖思了下,頷首說道:“卿此言有理。”頓了下,又道,“可是,樂安、濟南兩郡又該怎么解釋?這兩郡的援兵為何會調動得如此緩慢,竟還需七八日才能抵達平原?”
辛毗沉吟說道:“濟南田楷調兵緩慢,支援不力,可能是因為他新降荀鎮東之故,卻那濟南秦干,此人我之舊識也,他乃是鎮東的鄉里人,不折不扣的鎮東心腹,為何也調兵這般遲緩?的確是一件奇怪的事情。”滿臉疑惑,百思不得其解。
座上一人笑道:“辛公,并不奇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