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午時候,袁譚兵馬撤退回營,趙云也抓緊時間,歪倒在城墻上的窩棚里稍事休息。
剛瞇著眼,就聽到腳步聲響。
嚴猛從棚外奔進來,說道:“將軍,城西北角起了三股煙。”
趙云起身,和嚴猛出棚,來到城墻的西北位置。
舉目望之,看見城外西北一兩里外的地方,三股濃煙騰騰而上。
嚴猛說道:“將軍,無緣無故的,袁譚在咱們城外點起這三堆煙干什么?”
趙云矚目稍頃,略作忖思,已得結論,笑道:“這幾天不是有幾股賊寇投了袁譚么?那些賊寇多是平原本郡人,也許有朋黨在城中。”
“將軍是說,袁譚點起這煙,是在通知城內的賊寇朋黨,做他們的內應?”
趙云說道:“十之八九應是如此。”沉吟說道,“這樣看來,早則今晚,遲則今日,袁譚就有可能總攻我城了。”
嚴猛跟著趙云從軍的時候,才十幾歲,十來年過去,如今已是個二十多歲的壯健青年了。他的少年時代,可以說是在兵營中度過的,整個人煥發著軍人的氣質,盡管重甲在身,腰桿還是聽的比重,年輕的臉上這時蹙起了眉頭,他問道:“將軍,那咱們該怎么應對?”
趙云笑道:“應對什么?”
“應對袁譚總攻啊!”
趙云說道:“等了三四天了,總算等到袁譚將要總攻,我的計策可以得行,干嘛還要應對?到時,咱們便把這平原縣城讓給他就是。”
嚴猛恍然,喜笑說道:“對啊,他這一總攻,將軍的計策就能得行了!”
趙云收起笑容,嘆了口氣。
嚴猛訝然,問道:“將軍,既然總算是等到袁譚總攻,將軍的計策可以施行,將軍卻為何不喜,反而嘆氣?”
(本章未完,請翻頁)
趙云回顧了城中,說道:“一旦被袁譚兵士攻入城中,百姓可能會受到侵害,尤其袁譚軍中,現在還有千余賊寇,為害可能愈烈。明公托平原郡與我,我迫於無奈,卻只能使縣中百姓遭受兵災,於心慚愧,并且不安,思及此,我如何能夠歡喜!”
戰亂年間,受苦的,總是百姓。
即是出發點是好的,是為了更多數的百姓,亦可能會導致部分百姓受到苦難。
嚴猛不以為然,說道:“將軍,就像將軍說的,為了能夠速戰速決,不使我郡中百姓今年仍顆粒無收,這也是沒辦法的事。再則說了,只要將軍的計策能夠實現,誘得袁譚追趕,其部兵士可能在城中也就不會怎么待,縣中百姓大概因此也就不會怎么受到太多兵害了。”
趙云說道:“希望如此!”
回到窩棚,趙云召來各部軍官,傳達命令,叫他們現在就著手做撤退出城的準備。
軍官們應諾,各回本部安排。
……
卻如趙云所料,就在這天夜半,果有城外賊寇的內應作亂。
先是那百余人偷偷地聚集到了一起,放火於里中。
然后趁著火勢擴大,百姓驚慌,這伙人大喊大叫著持刀殺向西邊城門。
西邊城樓上,嚴猛披甲挺矛,居高臨下,瞧那順著街道殺來城門的這股所謂內應,不屑地說道:“烏合之眾,不許兵多,只需甲士十人,我就可將之盡殺!”
趙云簡短地下令,命城上、城中的守卒略微作些抵抗后,便往城北撤退。
傳令兵飛快地向各段城墻上的守卒、和城中的兵士傳達命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