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樂說道:“趁曹操才到我郡,咱們聯兵一處,即往迎擊,先敗他一場;同時咱們派人趕往西河,請西河諸軍前來相助,兩下合擊,這一戰,何止能再次必敗曹操,說不定,還可把他生擒!高干,黃毛小子,乳臭未干,不值一提,只要咱們能把曹孟德擊敗擒獲,趁勝北上,高干也能獲之,則太原等郡便落入我等手中矣!此即我之對策,君等以為怎樣?”
韓暹大喜,說道:“將軍此策,堪稱絕妙!”
胡才勾下頭想了會兒,也覺得只憑曹操帶來入寇的那萬數步騎,應該不會是他們的對手,而如按李樂的此謀行之,還的確是有可能把曹操擊敗,順勢奪取太原等郡的,便也就不再反對。
李樂問去卑,說道:“右賢王是何意也?”
南匈奴的貴族原本會說漢話的就很多,去卑跟著於夫羅南下,在河東等郡又已有數年,就算他本不會說的,現下漢話也早學會了,就用漢話回答李樂:“悉從將軍之令。”
李樂站起身來,說道:“好,既然君等皆無異議,咱們事不宜遲,這就點兵進擊。”
韓暹問道:“王邑那里?”
李樂說道:“我等下傳檄一道,令他帶郡兵來與我等合,叫他和咱們一塊兒去打曹操!”
韓暹、胡才、去卑等當天回去,點齊本部兵馬,數日后,絡繹回到安邑,與李樂合兵。
王邑接到李樂的檄文,和他此前接受李樂的各項命令相同,毫無半點推拒,也把郡兵聚齊,和李樂諸將聯軍一處。
……
胡才問王邑,說道:“曹孟德率部犯我郡這事兒,府君怎么看?府君覺得此戰我軍是勝是敗?”
王邑大義凜然,說道:“高干、曹操那甚么并州刺史、太原太守諸職,原是袁本初私下授予,實并無朝廷詔令,曹操復悍然寇我河東,大不忠也!今,諸位將軍率常勝之義師,擊彼屢敗之逆兵,勝負之數,還需多言么?我軍,定然大勝!”
李樂、韓暹、去卑哈哈大笑。
……
次日,李樂等聯兵出安邑,北上往曹操所來方向迎斗而去。
(本章未完,請翻頁)
敵我兩軍於兩天后,相會於絳邑地界。
絳邑此縣,差不多正處於河東郡的腹心,距郡之北端兩百里,距郡之南端也大約此遠;而且此縣剛好處於汾水、涷水這兩條河東郡內的最大河流之間。
汾水由北而南,在絳邑北邊折往西流,匯入黃河;涷水源出自東邊不遠的王屋山中,在絳邑的南邊呈東北、西南方向,往西南流去,匯入黃河東岸蒲坂縣內的一處大澤中。
曹操前兩天剛占下絳邑,他的部隊現屯駐於絳邑城郊。
因為絳邑處在汾水、涷水兩水間,所以當敵我兩軍於此相遇后,等於是現下雙方之間,既無涷水、也無汾水的阻攔。
不過,雖無這兩條大河為阻,卻還是有條河水橫在了兩軍之中的。
這條河是絳邑城南的一條較小河流,名叫澮水,是汾水的一條支流。
曹軍在澮水北岸;李樂等軍現抵達之地在澮水南岸。
……
李樂傳下將令,命各部安營扎寨,先作休整,等到明日,他再和韓暹、胡才、去卑、王邑等去澮水河邊,觀望對岸的曹軍情況,然后商量怎么渡河進攻。
卻次日天剛蒙蒙亮,李樂還在酣睡,就被軍吏吵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