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彧、陳群輪著看罷,兩人乃知徐榮、程普、劉備等打贏這場仗的經過。
……
如徐榮在軍報中所言,此戰的首功的確是陳午立下。
不過,此戰關鍵一戰的軍議謀策之功,卻是徐榮立下的。
那日與程普議定,集中兵力,抓緊時間,先敗張揚、張郃部以后,徐榮請來張纮等,眾人做了個分工,張纮、程普、陳褒、荀敞、孫河等留下鎮守洛陽,徐榮、劉備、關羽、韓當、陳午、陳武率主力赴成皋參戰。
隨后,徐榮等就率部出洛,前往成皋,迎戰張揚、張郃部。
到了成皋,徐榮等部盡管占有地利,而下兵馬人數也與張揚、張郃部相當,不再處於劣勢,但問題是,從某種程度說,張揚、張郃部其實也沒有處於“地不利”的狀態。
成皋城和虎牢、旋門兩關,確然是在徐榮等手中,然張揚、張郃部到此地至今,一直沒有大舉進戰,尤其張揚部的兵士,把大多數的時間都用來修筑營壘了,他們的營寨現亦誠然頗固。
雙方接戰后,打了幾仗,張揚進戰的態度不積極,成皋和虎牢、旋門兩關,冀州兵這方打不下來;冀州兵的營地堅固,徐榮指揮部隊猛攻了兩次,也打不下來。
很快,敵我就陷入到了僵持的狀態。
……
徐榮在軍報中寫道:“張揚避戰,末將等數強攻其壁不成,而程公書至,駱業又去密信與張濟,憂張濟出兵,末將與玄德、義公、云長諸君會議,或以為宜分兵還,以助守洛陽。”
……
卻這張揚沒有進戰之心,消極怠戰,於此之時,反倒成了一個有利於他們的優勢。
而就在徐榮等為此憂心忡忡,連著軍議兩天,未有結果的時候,這日,下起了雪。
下雪這天,便是本月月初,徐州亦下雪的那天。
雪從中午下起,落了半日一晚,翌日清晨,打開帳幕,入眼潔白,已是落了厚厚一層,刺骨的冷風吹來,徐榮打個寒顫,忽生起一計,立刻召請韓當、劉備、關羽、陳午、陳武等來議。
……
徐榮軍報中寫道:“末將因生一計,說與玄德諸君。”
……
帳中,徐榮與劉備等人說道:“分兵回洛陽此事,我以為,咱們不妨可以采取。”
劉備、韓當、關羽、陳午、陳武不解其意,要知這兩天軍議,徐榮是最為反對分兵,一力主張集中力量,必要先打敗張揚、張郃部的,卻緣何突然改變主意?
劉備問道:“徐公此話,定有所出,敢問公何意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