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府糧倉里的都是軍糧,多半是由軍屯、民屯而來,平時非部隊用度,荀貞是絕不用在別處的。這一回,卻拿出來運給荀成。就有些幕府吏員想不通,有人說“河南尹眼看要起大戰,這個時候,該增加軍糧儲備才是,卻怎么反運去青州?”荀貞倒是耐心,給他們解釋,說道:“這不僅僅是賑濟青州的百姓,幫助青州的貧窮民戶渡過冬天,也是為避免青州再度生亂。青州剛定,地方未安,仍頗有黃巾余部散於山野,若是乏糧,出現大規模的饑荒,就很有可能就會再一次地出現叛亂,已降的可能也會再反,裹挾百姓,青州復將淪為賊蜮。到那時候,是不是需要出兵平叛?出兵平叛是不是需要軍糧?而且所需會比現調往青州的軍糧數目更多!因是現調軍糧援之,表面上是軍糧挪作它用,實際上正合其用,并可能還是個節省的用。”
地盤大了,事情也就多了。
總之,遷治和各地州郡報上來的政務,又及各部兵馬報上來的軍務,即使先經過荀彧、
(本章未完,請翻頁)
陳群、袁綏、宣康等的處理、過濾,最后報到荀貞這里的還是文牘如山。
荀貞差不多每天都要辦公到晚,才能大致處理完畢。亦無須多言。
……
十一月中旬,這日下午。
才果如徐榮的猜測,在看過“大破張白騎部”此道軍報,剛把表關羽為“橫野中郎將”的上書送去長安,同時,順道把做成的印綬送往洛陽給關羽后沒幾天,又一道軍報送到荀貞案上。
這道軍報,還是從洛陽送來的,徐榮親筆書寫。
軍報到時,荀貞正在堂上,聽荀彧、陳群向他匯報遷治和支援青州糧食這兩件事情,——戲志才沒在,他前幾天病了,天氣又冷,荀貞就叫他在家休息,不必來幕府理事。
暫停下匯報,荀彧、陳群等荀貞瀏覽軍報。
看完之后,荀貞頗是歡喜,笑與荀彧,陳群說道:“張揚、張郃兵敗,已撤回河內去了。”
陳群怔了下,說道:“剿滅張白騎賊部的軍報不是月初時才送到的么?這才多久,就又敗了張揚、張郃?”贊道,“徐將軍用兵,其疾如風啊!明公用他做洛陽方面的主將,沒有選錯!”
荀貞撫頷下短髭,說不來是自矜,還是自謙,悠然笑道:“長文,我政略才干不及文若,智謀遠見不及志才,勇不及云長諸將,卻能做下今日成就,只不過是因為三條,勤以補拙,一也;能識人,二也;用人不疑,三也。所謂‘因人成事’者,長文、文若,說的就是我啊!”
“因人成事”是毛遂所說,諷刺靠別人才做成了事的庸才們的,荀貞卻拿來形容自己。
荀彧笑了起來,道:“阿兄何其自謙!能做到這三條的,非英雄不可!”
陳群以為然,正色說道:“昔高祖自言,‘三者皆人杰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’。能像高祖這樣識人、用人的,明公其人哉!”
聽到這話,荀彧瞅了陳群眼,似想說些什么,終究未說。
兩人湊趣,順著荀貞的話,和荀貞說了兩句。
荀彧話轉回來,說道:“自聞知張揚、張郃軍中,袁本初派了許攸作監軍,許子遠智謀之士,彧尚擔心,這場仗恐怕不會太好打,沒準兒會遷延時日!而若是張濟趁機進犯,洛陽就會有些危險了。渾未料到,徐將軍克勝如此之速!”問荀貞,說道,“阿兄,徐將軍軍報中可有報張濟方面的情況?弘農郡的那涼州三將可有異動?”
荀貞笑道:“你倆先看看這道軍報。此戰之勝,陳午居功頗大也。”
說著,荀貞把軍報交給侍立案邊的從吏,從吏捧給荀彧、陳群觀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