帳內的張濟軍中諸將,看著胡車兒失魂落魄的樣子,面面相覷,都從對方的臉上看出了駭然。
有將低聲說道:“只用一天就打下了盧氏縣城,這……”
有將喃喃自語:“以胡校尉之悍勇,尚且如此?”
他們均是西涼人,又久在三輔地區,有那不知關羽、張飛名號的,不免互相打聽此二將誰人。
一時之間,帳中雖稱不上大亂,卻也是竊竊私語不停。
尚未出戰,軍心已然浮動。
張繡暗道不好,尋思想道:“未想胡車兒一戰落敗!其出師不利,累我三軍氣沮,卻需得尋策,重振士氣,否則弘農不保矣。”
要想重振士氣,沒有別的辦法,只能哪里丟掉了,哪里再拾起來。也就是說,只有在戰場上把荀貞打敗一陣,才能使己軍的士氣重新得以振作。
張繡因是危機當前,邁步出列,慨然請令,向張濟說道:“將軍,盧氏縣既然已失,料荀貞之部,現或許正向我弘農縣攻來,繡愿領精卒,先往迎戰,為阿父殺敗他一場!”
胡車兒雖勇冠三軍,但張繡之勇絕不在胡車兒之下,甚至還在胡車兒之上。
張濟此時已無對策,聽了張繡此言,便就當即答允,從各部兵馬中挑出了精銳的步騎,付與張繡,又親把張繡送出營外,目送他向南而去。
張繡猜的不錯。荀貞深知兵貴神速此理,昨天打下了盧氏縣城后,確實是沒有在盧氏多做停留,於今天早晨,已從盧氏縣發兵,往弘農縣殺來。張繡率部出了弘農縣外兵營,南下才行三十余里,就與荀貞所部相遇。時當薄暮,張繡一邊遣吏向張濟急報,一邊列陣接戰。
張濟接到張繡的軍報,是在當晚剛過二更天時。
張濟親寫回書一道,交代張繡務要謹慎,不可輕敵浪戰。
卻回書才發,三更天時,從吏進來稟報:“建忠帳下長史求見。”
張濟隱覺不妙。
張繡長史踉蹌進到堂內,拜倒在地,說道:“將軍!羽、飛驍悍!我部不敵。建忠傷矣。”
張濟半晌沒有說話,緩過神來,問道:“吾子何在?傷可要緊?”
那長史答道:“建忠傷在大腿,不得騎馬,只能乘車,現正引余部還縣中來,特令下吏及早前來稟報將軍,好使將軍有備。”
還能有什么備?
為守新安,已經先后給段煨撥去了兩路援兵,接著又是胡車兒、張繡兩路精卒去援盧氏縣,而於短短一天半的時間里相繼兵敗,張濟現下是既兵馬不足,又因為接連的失敗而士氣低沉。觀之荀貞所部,則是已至弘農縣南三十里,最晚明天下午就能出現在弘農縣外。
當此形勢,張濟思來想去,低聲說道:“無可備矣。”
張繡長史沒聽明白,大起膽子,問道:“將軍說什么?”
張濟神情沮喪,命令這長史,說道:“你折轉回去,護送吾子,轉赴華陰。”
這長史問道:“轉赴華陰?”
張濟說道:“弘農縣已不能守,我今晚就率部棄城,往去華陰縣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