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煨留在新安縣城的守軍雖然還有能戰士四五千人,可這四五千人分是由段煨所部、楊定所部和張濟所部組成,軍心本就不齊,又兼段煨作為主將已然遁逃西行,那么這些被留下的兵馬盡管還有不少,斗志可知,如何能夠守住新安縣城?
是以,孫策能夠在段煨逃走不久之后,就將之前數次攻打都未能打下的新安城輕松取下。
亦是同樣的道理,段煨已遁,軍心又亂,便是有兩三千的守軍從新安城中突圍得逃,然又能有多少戰斗力?在張飛、關羽等人的阻擊和孫策等將的追擊之下,荀貞東西夾擊,用了兩天多的時間,除掉少數北渡黃河,竄入河東郡內的外,這股逃軍中的絕大多數被盡數殲滅。
至此,奇襲弘農縣的兩個戰略意圖得到了完全的實現。
戰后給諸將錄功,獲首級近千,俘虜近兩千。
——事實上,首級本不該有這么多,這股逃出新安的敵軍早就無有斗志,愿意投降的占了大多數,可是荀貞和孫策所部的有些將校,為了更大的功勞,卻是不接受投降,或竟殺俘,故而才竟有近千首級之多。孫策部將不提,荀貞帳下將的這種行為,違反了荀貞的軍紀,但荀貞眼下沒有功夫追究他們的過錯,不過對此,他當然也不可能輕松放過,因是令軍府司馬宣康先把此事記下,且待打下長安,擊敗李傕、郭汜后,再進行追究。且亦不必多言。
三日后,孫策、徐榮分別率部到至弘農縣,與荀貞會合。
荀貞率引翻過熊耳山,奇襲弘農縣的那五千兵士至此時,也基本上休整完畢。
於是,荀貞與孫策、徐榮和同孫策一起來到弘農縣的陳紀、戲志才、郭嘉等人商議下一步的進戰之策。——翻山涉嶺,奇襲弘農縣,不僅路上辛苦,風險系數也大,因此荀貞沒有叫戲志才、郭嘉等從軍,而是讓他們跟在孫策軍中。
弘農郡有涼州兵馬兩萬上下,三個守將張濟、段煨、楊定又俱有勇名在外,陳紀原本以為弘農郡不會那么容易打下來,卻是沒有想到,荀貞只用了短短旬日,就拿下了弘農郡的大部分地方,張濟、段煨兩將鼠竄華陰,楊定下落不明,而他們部下的兵馬先后被荀貞、孫策部殲達萬余之數,已是元氣大傷。
——這場仗,荀貞贏的看似簡單輕易,實際上并非如此。敢於親身犯險,率部奇襲的膽魄等等不講,只跟隨荀貞過陸渾關,翻山越嶺,經熊耳山迂回三百多里地,奔襲弘農縣的這五千兵士,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嚴格操練,就萬難得到。只不過陳紀是個文士,對此不了解。
然被荀貞打下弘農、拔取新安、宜陽的勝利所激勵,陳紀充滿了興奮,他與荀貞說道:“貞之,弘農已下,勤王長安的通道已經打開,想來此訊傳入長安以后,李傕、郭汜兩賊必然驚駭失措,而朝中諸公將振奮不已,圣上也一定會欣慰開懷,并對卿翹足以待。老夫愚見,當乘勝急進,速入關中!”
荀貞態度恭敬,回答陳紀,說道:“公言甚是。”
陳紀大喜,說道:“貞之,卿贊同老夫的建議么?那不知卿打算何日入關中?”
荀貞說道:“陳公,要想進兵關中,還有一地需得拿下。”
陳紀說道:“卿言者,可是華陰?”
荀貞點了點頭,說道:“正是。華陰是自弘農而入關中的門戶,其城堅,周邊地形險要,張濟諸賊雖是敗逃,然合彼等之部,加上段煨、楊定原本留在華陰的守軍,猶三四千眾,華陰此戰,不可掉以輕心。”
陳紀深以為然,問荀貞,說道:“貞之,那這場仗你打算怎么打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