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榮獻上了郭宏、胡正的首級之后,喚后頭一將上前,進稟荀貞,說道:“明公,此便是鄭縣守將孫聰。”
孫聰噗通下拜,唯道“拜見將軍”,余者不敢多發一言,甚有畏懼之態。
荀貞和顏悅色,與孫聰說道:“你既已降,就不必怕。段將軍撥亂反正,我且容之,況乎於你?只要你是真心降我,再無二意,你過往之罪,我既往不咎。”
孫聰伏拜,謝恩不已。
荀貞又在聽了昨天派來的那幾個文吏向他稟報過安撫城中諸事,問過徐榮,尚未聞李傕、郭汜重遣兵馬再來鄭縣后,便就傳將令下去,命令部隊在城東、城南筑營休整。
這天晚上,荀貞接見鄭縣士紳。
鄭縣的士紳和弘農、華陰等縣的士紳一樣,對荀貞都是贊頌不絕,俱道盼義師已久。
……
早在兵到鄭縣前,荀貞就已經往長安方向派了好幾撥的斥候,打探李傕、郭汜部的詳細動靜。
翌日傍晚,最先派出的那一路斥候返還,稟報荀貞,說道:“小人等探得消息,李傕、郭汜親率兵馬,剛出長安,將渡灞水,往霸陵方向而去,號稱步騎十萬。”
荀貞叫這幾個斥候退下休息,先召來孫策、戲志才等作下商議,繼而令召賈詡、段煨來見。
賈詡、段煨很快來到。
荀貞把方才斥候稟報之事告與他兩人知曉,徐徐問道:“將軍與李傕、郭汜相熟,先生多智之士,現下李、郭二賊親領兵馬,已出長安,似欲赴霸陵設防,不知二公對此是何高見?我該何以應對為宜,二公可有教我?”
段煨的投降是因為賈詡,且荀貞對待他兩人,盡管皆優撫厚待,但顯亦更看重賈詡,因是降后,段煨頗是隱以賈詡馬首是瞻。聽到荀貞的詢問,段煨便把目光看向賈詡。
賈詡站起身來,向荀貞恭謹的行了一禮,回答說道:“李傕、郭汜恃勇無謀,今其二人若龜縮長安,將軍慮天子周全,或難徑擊之,而其二人今卻引兵赴霸陵,是自尋死路,獻首於將軍者也!以詡愚見,現宜當是將軍趁勝進擊,以盡殲李傕、郭汜,畢勤王之殊功於茲之時也!”
“哦?先生請詳說之。”
賈詡說道:“李傕、郭汜若不出長安,則雖有董承愿護天子,然董承兵少,天子周全或猶有可慮;但現在李傕、郭汜親帶主力已出長安,那么董承趁其長安兵少、無主的此機,在將軍與李、郭展開會戰以后,就完全能夠負起護衛天子的此任了!是天子安危,將軍已無須慮。”
“不錯,可是斥候報稱,李傕、郭汜號稱兵馬十萬,我兵才三萬余,眾寡懸殊,兼涼州兵銳,我若擊之,能勝之乎?”
賈詡撫摸稀疏的花白胡須,說道:“李傕、郭汜號稱之步騎十萬云云,此系夸大之詞。詡剛從李、郭軍中出來,豈會不知他兩人的軍中虛實?合其兩人可用之兵,總數不過六七萬。今二賊斗膽出長安,逆將軍,除掉留守長安之兵,其所率者,料之,頂多不出五萬之數!”
“五萬之數?”
賈詡說道:“五萬之數,確是仍比將軍義師為眾,并且如將軍所言,涼州兵也誠然悍勇,但是將軍!詡以為,今若往與李郭戰,將軍有三必勝,李郭有三必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