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兩陣,總共兵馬出了六路。
李傕、郭汜的陣地,南北總長三四里,差不多是每半里多就有一路荀貞、孫策的精卒攻打。
……
荀貞陣后,觀戰臺上。
陳紀等人看到,若將前盾、中矛、后為弓弩手的李傕、郭汜此陣比作是一段長長的城墻的話,那么出己陣往攻的這六路荀、孫精兵就如是六支利箭。
轉眼間,鏖戰即起。
陳紀在這觀戰臺上已站了一個多時辰了,以他年過花甲之齡,此刻卻竟是絲毫不覺疲憊。他目不轉睛地關注戰局。
攻李傕陣的三部兵馬,陳午在北,文聘在中,太史慈在南。
文聘所部沖之最前,最早與敵陣展開交鋒。
然而攻勢最銳的卻是太史慈部,其部雖稍晚於文聘部與敵交戰,但攻勢一起,就無停歇。
也不知是真的看到,還是想象造成的錯覺,陳紀好像看見:一個身披重甲的魁梧猛將,蹈鋒履刃,沖在太史慈部的最前,傕陣盾墻后的長矛紛紛向他刺來,此將揮矛格擋,順手抓住一柄朝面刺來的長矛,奮力一拽,居然將那長矛手拉得凌空越過前排盾手,撲倒在他的面前。這將手中矛下刺,刺入這矛手的脖頸,鮮血噴涌了此將一身。
這將回首大呼:“丈夫生世,當為知己者死,顯立功名!今吾與君等力戰之時也,有進無退!”
其部的千數兵士勇敢酣斗,齊齊大呼:“有進無退!”
“壯哉!”陳紀心潮澎湃。
陡然一陣歡呼聲傳來,陳紀轉目看去,是北邊的陳午所部,把傕陣攻開了一個缺口。
陳紀大喜,把衣袖上撩,探出手臂,喝道:“槌來!”
從吏捧鼓槌與他。
陳紀接住鼓槌,步至豎在觀戰臺一側的巨大戰鼓前頭,揮槌奮擊。
他所擊打出的鼓聲和荀貞主陣中的戰鼓聲音混做一起,鼓聲催動,前線將士奮勇。
……
卻於此時,南邊遠處傳來喊殺之聲,荀貞轉首望之,是驪山北麓的郭汜部將伍習率部出營進戰,然被臧霸領兵阻之。
郭嘉說道:“明公,這一定是郭汜為孫豫州部的攻勢所撼,故令伍習出斗,以試圖借此退孫豫州部!”
荀貞的目光移向西南,落到郭汜陣,細細觀察孫策所部進攻郭汜陣的情形。
郭汜之陣,大體觀之,和李傕陣現下的情況差不多,雖在敵人猛烈的進攻下,陣型出現了一些混亂,但陣腳還沒有動,仍然頗穩,陣間偶爾出現一個像被陳午擊破的小缺口那樣的縫隙,然旋即也都被調上來的預備隊堵住。
將臺上,日晷的指針一點點的移動。
荀貞仗打得多了,但像今天這場仗,幾乎是帶來了所有的精銳、勇將,盡數投入,并且還是和孫策所部的精銳聯兵共戰的,還是頭一次。
前邊戰場,交戰呼喊之聲,連綿不斷。
已可看到,敵我將士流出的鮮血向外淌延,快要浸透到兩陣中間的地方。
盡管相距遠,看不到,然也可料想得出,傕陣、汜陣前的太史慈等部將士,打到現在,只怕是抬起腳,隨便落下去,就都會踩到由敵我兵士鮮血匯聚而成的血泊里,血水四濺。
荀貞看向日晷,已過辰時。
陳午等部已經進戰了多半個時辰,不能一次就把他們的氣力耗盡,荀貞傳令,命陳午、太史慈、文聘三部后撤,換劉備、陳褒、荀敞等將率領本部替換上陣。
孫策那邊,孫河等將也被孫策調下,另換黃蓋等將率部繼續進攻。
……
李傕陣中,將臺上。
李儒汗如雨下,喃喃說道:“儒昔從董公征戰,所謂悍卒見之多矣,而若荀賊所部勇悍者,確是無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