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貞說張繡之所以得活,是因鄒氏,這句話他的確是玩笑之語。
荀貞之所以保住張繡,沒有殺他,他對劉協所說的那個理由,留下張繡性命,讓他招降張濟,以相助荀貞擒獲李傕、郭汜,這也只是隨便找的借口。
荀貞不殺張繡的真正原因,是在為日后用兵涼州,削平涼州的割據做個伏筆。
張繡家在武威郡,其族是當地的豪族,在整個涼州也都是有名的冠族右姓之一,這一點從張濟在涼州軍團中的地位即可看出。
荀貞現在手底下的文臣武將,以豫州、徐州、冀州這三州為主,沒有什么涼州人,那么如果等到將來對涼州用兵的時候,再去招攬涼州的豪強,未免就會過晚,雖是臨陣磨槍,不利也光此話誠然有理,可又怎及未雨綢繆若能把張繡徹底地招攬到手,使他對自己死心塌地,則在將來用兵涼州之時,其族已是涼州豪族,其人又有勇力,顯然就可成為一大力助。
然則卻是說了,荀貞主意打得不錯,張繡卻會甘心投附於他么
張繡與荀貞,現下至少已有兩個深仇大恨。
一為弘農之敗,使張繡和他從父張濟不僅失去了地盤,且他兩人的部隊全軍覆沒,這是奪土滅軍之仇。另一個就是鄒氏,鄒氏為荀貞俘占,這是奪母之仇,相比前仇,這后仇更是恥辱,張繡被孫策俘虜,知道了鄒氏為荀貞占后,第一反應簡直可用怒發沖冠形容。
兩層仇恨,或言之一仇一辱,張繡他難道肯會真正地投降荀貞,為他效死么
荀貞對此卻是無有擔心。
盡管與認識張繡的時間還不長,但是荀貞已經搞清楚了張繡的性格。
邊章、韓遂在涼州作亂之時,金城的麴勝襲殺了張繡家鄉祖厲的縣長劉雋,張繡那時是祖厲縣的縣吏,劉雋是他的長吏,他遂於后不久,刺殺了麴勝,以為劉雋報仇,由是以義氣聞名。可見,張繡是個有尚氣輕生,輕俠脾氣的人。
尚氣也者,好面子也,輕俠多是好面子的。
原本的歷史時空中,張繡因鄒氏被曹操占據之故,先降后叛,要說這鄒氏只是他的從母,也就是嬸嬸,又非他的生母,他有必要因此與曹操再起干戈若換個別人,很大的概率就不會這么做,但張繡卻這么做了,為何荀貞思之,很大的原因應當就是因為他好面子,他覺得受到了恥辱。而又在張繡再次投降曹操以后,得了曹操的厚待,便先后於官渡之戰、從曹操攻袁譚等諸戰中皆力戰有功,這又說明面子上得到了滿足后,他就可以為那個人盡忠效死。
針對張繡的性格,荀貞因是乃有把握將他招攬到帳下,為己所用。
要知,對於招攬具有輕俠脾性的這類人,荀貞早就是輕車熟路,他如今帳下得力的大將之一許顯,最早先的時候不就是輕俠一個又劉鄧、潘璋、李通、許褚等等,又哪個不是如此以及文臣中,徐卓、邯鄲榮、程嘉等等,亦俱此類。
荀貞一時沒有說話,鄒氏反倒是起了擔心,害怕荀貞因為她的話而生不快,悄悄地把目光又轉了回來,見荀貞若有所思,不敢打擾他,就乖乖地伏在他的懷中,吐氣若蘭。
荀貞回過神來,抓住她的柔荑,笑道“夫人,你的手在做什么”
鄒氏鼻中哼哼了一聲,說道“將軍。”
燭火沒有熄滅,搖曳的紅紅燭影里,榻上再一次傳出窸窣之音。